业界动态
工信部最新!这类企业迎利好,发展,工业,产业
2024-07-07 09:34:52
工信部最新!这类企业迎利好,发展,工业,产业

7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ti)新闻发布(bu)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jin)步(bu),但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duan)板。工信部将大力推进(jin)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chuang)新和产业创(chuang)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chuang)新为引领、以先进(jin)制造业为骨(gu)干的(de)现代(dai)化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国新网

来看5大举措(cuo):

1.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lu)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de)作(zuo)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dai)化产业体系建设的(de)重点(dian)领域和薄弱环节;

2.统(tong)筹推进(jin)5G-A的(de)演进(jin)和6G研(yan)发创(chuang)新,超前布(bu)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yi)代(dai)的(de)光网络;

3.对新材料、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系统(tong)推进(jin)技术创(chuang)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yi)批生态主导力强的(de)领军(jun)企业;

4.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5.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chu)能、环保装备、绿色智算、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持续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zhi)同比增长6.2%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指出,我国工业经济已形成全、多、大的(de)独特优势。“全”就是(shi)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men)类。“多”就是(shi)品种多,各种制造业都有,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yi)。“大”就是(shi)规模大,2023年(nian)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zhi)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zhi)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同时,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产业链骨(gu)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xiang)冠军(jun)企业1557家。

今(jin)年(nian)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良好(hao)开局,呈(cheng)现了持续回升向好(hao)态势。金壮龙指出,特别是(shi)今(jin)年(nian)1月—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zhi)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nian)加快了1.6个百分点(dian)。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zhi)同比增长了10%。

但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fu)杂严峻,国内有效(xiao)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hao)仍(reng)面临一(yi)些(xie)困难挑战。金壮龙指出,下一(yi)步(bu),工信部将继续抓好(hao)钢铁(tie)、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qing)工、电子十大行业发展,推进(jin)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zuo)方案落(luo)实,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

同时,鼓励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liang)”。今(jin)年(nian)前5个月,10个工业大省的(de)增速都高于全国。“我们将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liang),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除(chu)了工业大省、大市外,其他省市都有自己的(de)特色优势行业,我们也要因地制宜支持他们。”金壮龙表示。

此外,金壮龙强调,工信部将进(jin)一(yi)步(bu)扩大制造业有效(xiao)投资。推进(jin)先进(jin)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要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lu)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de)作(zuo)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dai)化产业体系建设的(de)重点(dian)领域和薄弱环节。

统(tong)筹推进(jin)5G-A演进(jin)和6G研(yan)发创(chuang)新

近(jin)年(nian)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比较迅速,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zuo)用更加凸显。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zong)工程师赵志国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领先的(de)信息通信网络。全国现在所(suo)有地级市建成了光网城市,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了70%。建成383.7万个5G基站,实现了“县县通5G”,5G用户普及率目前已经超过60%。实施(shi)电信普遍服务,全国行政村(cun)实现“村(cun)村(cun)通宽带”,通5G行政村(cun)占比目前超过了90%。网络资源供(gong)给持续丰富,算力总(zong)规模达到230 EFLOPS(每秒能完成230百亿亿次(ci)浮(fu)点(dian)运算),居世界前列。

5G行业应用已经融入到74个国民经济大类,现在建成了3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300家“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项(xiang)目数超过了1.3万个。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设施(shi)安全能力建设与发展同步(bu),工业领域数据(ju)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构(gou)建形成。

赵志国表示,下一(yi)步(bu),工信部将稳步(bu)推进(jin)5G、千兆光网建设,有序(xu)推进(jin)5G网络向5G轻(qing)量化、5G-A演进(jin)升级,扎实推进(jin)算力产业发展。统(tong)筹推进(jin)5G-A的(de)演进(jin)和6G研(yan)发创(chuang)新,超前布(bu)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yi)代(dai)的(de)光网络。同时,研(yan)究(jiu)出台“双千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de)接续政策,加快建设“5G工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加强未来产业发展前瞻布(bu)局

近(jin)年(nian)来,随着(zhe)新一(yi)轮科技革命(ming)和产业变革的(de)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sai)道不断涌现。金壮龙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

谈及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金壮龙表示,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jin)一(yi)步(bu)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chu)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hao)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tong)推进(jin)技术创(chuang)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yi)批生态主导力强的(de)领军(jun)企业,形成更多能够(gou)引领产业升级的(de)新兴支柱产业。

未来产业要超前布(bu)局。金壮龙明确,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yi)代(dai)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shi)一(yi)批科研(yan)攻关项(xiang)目,突破一(yi)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yi)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yi)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yi)批企业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de)地区先行先试,开发典(dian)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推动氢能、新型储(chu)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绿色低碳是(shi)新一(yi)轮科技革命(ming)和产业变革的(de)重要趋势,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是(shi)推进(jin)新型工业化的(de)内在要求。赵志国指出,“十四(si)五”前两年(nian),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zhi)的(de)能耗累计下降(jiang)6.8%,高载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实现有序(xu)转移(yi)。截至2023年(nian)年(nian)底,培育了196个国家级的(de)绿色数据(ju)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de)平均利用率由2018年(nian)的(de)15%提升到50%以上,5G基站单站址能耗较商用初期降(jiang)低20%以上。同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新接绿色船舶订(ding)单全球占比达到了57%。

赵志国表示,下一(yi)步(bu),落(luo)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shi)方案,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在推进(jin)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深入实施(shi)节能降(jiang)碳行动,主要聚焦在钢铁(tie)、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dian)行业和数据(ju)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dian)领域,协同推进(jin)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xiao)率。支持企业建设一(yi)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构(gou)建资源回收(shou)利用体系,推动工业固废(fei)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zhi)化利用,提高资源的(de)安全保障能力。

在构(gou)建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实施(shi)绿色制造工程,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yuan)区,在航空、船舶、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等领域率先打造一(yi)批绿色供(gong)应链。积极探索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的(de)有效(xiao)方法,推动制定一(yi)批重点(dian)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开发供(gong)给,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chu)能、环保装备、绿色智算、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持续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责编:万健祎

校对:刘星莹(ying)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suo)有原创(chuang)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jiu)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de)权利。

转载与合作(zuo)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发布(bu)于:广东(dong)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