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历史的垃圾时间”?真耶假耶?,中国,发展,经济学
2024-07-14 03:34:00
“历史的垃圾时间”?真耶假耶?,中国,发展,经济学

近段时间,“历史的垃圾时间”俨然成了时髦词汇,相关讨论(lun)甚(shen)是热(re)烈。

以此为话题的各种鸡汤文、短视(shi)频泛滥于网络,似乎谁都能来说上一嘴,套用时下(xia)另一个流行词,那就是拉满“情绪价值”。

(一)

所谓(wei)“垃圾时间”,此前多在球赛中出现。说的是两队比(bi)分实在悬殊,双方换下(xia)主力队员再无(wu)斗志,糊弄了事只等终(zhong)场哨响。

不知何(he)时起,其摇身一变,成了个经济学术(shu)语,还蹭上了奥(ao)地利派经济学家米(mi)赛斯的名头,说这是指“当(dang)某个时代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自然规(gui)律,且个体难以改变局面,整(zheng)体趋势(shi)看似注定失(shi)败的时刻。”某些(xie)人在一番意有所指、生搬硬套后,便言之凿(zao)凿(zao),“我们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时间”。

暂且不论(lun)米(mi)赛斯个人经历及(ji)观点能否令人信服,已有“较真”学者发现,在其《经济学的认识论(lun)问题》《人的行动》《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等多本代表著作里,米(mi)赛斯压根儿就没提(ti)过这个词。此外,在各大学术(shu)网站上搜索,也没有找(zhao)到任何(he)一位学者写过关于该词的学术(shu)论(lun)文。

(二)

伪学术(shu)也好,炒概(gai)念也罢(ba),“历史的垃圾时间”就这么包装出道且站上网络C位了。

热(re)度背后,舆论(lun)场中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追根辨析,一探“历史的垃圾时间”的真假(jia)究竟,反而更喜欢蹭上热(re)点、输出观点,一时间这帖那帖都带着“垃圾”标签。

有企业出现经营问题,财经大V唾沫(mo)横飞言之凿(zao)凿(zao)“千万别在垃圾时间里投(tou)资”;一说就业选(xuan)择,就有自媒体拿“垃圾时间”劝人“工作太卷没有意义”;日常(chang)生活中遇到冲突意外,便有人将极端出格行为解读为“世(shi)风(feng)日下(xia)”的结果;连情感博主都开始套着模(mo)板伤春悲秋,大有一副把牢骚(sao)当(dang)哲学、把情绪当(dang)智慧(hui)的“垃圾流”架势(shi)。

若是纯蹭热(re)度、赚点流量(liang)也就罢(ba)了,但当(dang)这一词汇经过反复(fu)搬弄发酵,逐(zhu)渐有了变味之势(shi)。

某些(xie)人借题发挥(hui),对国家发展长吁短叹、阴阳怪气,其逻辑也十分粗浅(qian),即“大环境太差,个人没得选(xuan)”。既然“一切(qie)皆(jie)丧”,那么普通人“躺平才是出路”,这一句赶一句,无(wu)非在影射“无(wu)奈无(wu)望”,否定和看衰今日中国的一切(qie)。

(三(san))

仔(zai)细回想,这些(xie)年,从(cong)“经济回退”到“发展见顶”,从(cong)“中国崩溃”到“产能过剩(sheng)”,类似“丧里丧气”的判断(duan)和预测太多了。永远有新(xin)瓶来装旧酒,唯一不变的是最后都被事实打脸。

而全(quan)新(xin)上位的这个所谓(wei)“历史的垃圾时间”,通过不明所以的所谓(wei)学术(shu)概(gai)念,将普通人放(fang)到了宏大的叙事陷(xian)阱之中,再配合互(hu)联网惯用的情绪输出,煽动效果确(que)实玄乎其玄。

但若按上述“垃圾时间”的思路看,什么时段、什么人生才是不“垃圾”的呢(ne)?国家崛起一路绿灯直线飞升,无(wu)螺旋曲折无(wu)打压围堵。人生出生即罗马,起跑即终(zhong)点,工作钱多活少,岗位不卷不拼。没有日夜兼程(cheng)、没有艰(jian)难险(xian)阻(zu)、没有失(shi)败风(feng)险(xian)、没有不确(que)定性……

古今中外,哪有这样的好事?中国也好,中国人也好,什么时候拿过这样的剧本?将真真假(jia)假(jia)的个案无(wu)限放(fang)大总结为历史规(gui)律,再反过来以此给所有个体下(xia)定义,本身就是先射箭(jian)后画靶的逻辑骗局。

(四)

中国经济发展连续几(ji)十年保(bao)持(chi)高速增长,创(chuang)造了世(shi)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qi)迹”。回顾这段发展历程(cheng),确(que)实充满高光篇(pian)章,但对于其中的每(mei)一页,对于置身其中的每(mei)个人来说,并没有哪一页是顺风(feng)顺水、唾手可得的,更没有哪个时刻是没有风(feng)险(xian)、笃定结果的。

建设的筚路蓝缕、改革的举(ju)步维艰(jian)、被“开除球籍”的现实威胁、被“围追堵截”的重重压力,这些(xie)跋涉(she)历程(cheng)离(li)我们并不遥远。而“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不比(bi)不发展时少”,亚(ya)洲金融风(feng)暴、国际金融危机、新(xin)冠疫情冲击等接(jie)踵而至,外部环境变化波谲云诡,内(nei)部改革压力与日俱增……每(mei)个阶段有每(mei)个阶段的难题,每(mei)个时期有每(mei)个时期的挑战,每(mei)个故事里的人都没有上帝视(shi)角,都竭尽(jin)全(quan)力在时间的洪流里穿行。

不过75年前,中国人才终(zhong)于结束百年屈辱,宣告“中国人从(cong)此站立起来了”;直到1993年,粮(liang)油才实现敞开供(gong)应,“粮(liang)票”制度才正式取消;直到本世(shi)纪起,商品供(gong)应才逐(zhu)渐丰富,中国人才开始享受到丰富多彩(cai)的物质(zhi)生活。

今天的我们,可以轻松说着“月(yue)球挖土”“太空养鱼”的故事,可以说走就走搭着高铁“特种兵旅(lu)行”,可以一扫即得享受“天下(xia)我有”的丝滑畅(chang)快,而这一切(qie)的一切(qie),皆(jie)是祖辈父辈想都不敢想的。

对于那些(xie)默默无(wu)闻、兢兢业业的建设者、奋斗者来说,面对的是起跑“看不见人家车尾灯”的后发局面,是拿算盘比(bi)拼计算机的工作条件(jian),是处处封锁不断(duan)“归零”的挫折,是水深水浅(qian)也要(yao)拼一拼闯一闯的试(shi)错——站在彼时彼刻,谁也不知道胜利的曙光还要(yao)多久,谁也不知道自己处于历史的哪段进程(cheng),但,有谁停下(xia)来了吗?如果他们都躺下(xia)来、停下(xia)来,说“不可为、没得选(xuan)”,还有今天的中国吗?

有人说,你看广场上跳舞的大妈(ma)、桥(qiao)边跳水的大爷,他们很多人身后都有着曲折颠沛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此看来,究竟什么是“垃圾时间”?而所谓(wei)“黄金时代”,究竟是“赶上的”,还是一个时代的无(wu)数参(can)与者一腔孤勇创(chuang)造的呢(ne)?

(五)

今天,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结构调整(zheng)的“换挡期”、转型(xing)升级(ji)的“阵痛期”,也注定影响着个人感受与选(xuan)择。

有人说再也不愁温饱了,却因格子间里工作少了社交自由;有人说读书不再是梦(meng)了,可学历又变成年轻人“脱不下(xia)的长衫”;也有人说赶上了新(xin)风(feng)口、新(xin)业态,但还是会担心“35岁危机”……种种现实矛盾恰恰证明,我们正在走着独属这一代人的新(xin)路,且没有现成经验可套可循。

比(bi)如,“知识改变命运”,到今天依(yi)然是真理,但所谓(wei)“知识”的容量(liang)和保(bao)鲜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学好数理化是否真能“走遍天下(xia)都不怕”,恐怕也要(yao)打个问号。

更何(he)况,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和评价成功的参(can)照系也在不断(duan)变化。从(cong)上世(shi)纪70年代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80年代的电冰箱、电视(shi)机、洗衣机,“三(san)大件(jian)”曾用以定义各时代的富足生活,但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zhi)有了更高期望,既要(yao)眼前的“小目标”,也期待更多“诗和远方”。

互(hu)联网时代,各种声音冗杂繁复(fu),除了努力过好现实生活,还不得不面对各种强行炮制出来的焦虑铺天盖(gai)地教人“如何(he)度过历史的垃圾时间” ,不就正是其中之一么?

(六)

牢骚(sao)太盛防肠断(duan),风(feng)物长宜放(fang)眼量(liang)。

我们的历史究竟有没有“垃圾时间”?这本身是个不值一驳的伪命题;而到底该如何(he)度过我们所身处的历史时间?答(da)案当(dang)然要(yao)听自己说。

最近,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生钟芳蓉(rong)再次走进了公众视(shi)野(ye)。犹记四年前,她“高分读考古”的选(xuan)择,也遭(zao)遇过不少指手画脚,有人嘲讽冷门专业没有“钱途”,有人嗟叹徒有热(re)血不切(qie)实际。但如今,她凭(ping)着一句“我喜欢”一步步从(cong)未名湖走向了莫(mo)高窟。小姑娘的从(cong)容令人感佩,而聚光灯之外,这样的“人间清醒”又何(he)尝不是社会的主流?

虽常(chang)自我调侃为“躺平青年”,却是现实里的“拼命三(san)郎”。无(wu)论(lun)是努力考研深造的,还是工作之余忙着夜校“抢课(ke)”的;无(wu)论(lun)是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的,还是回到故里乡拓宽一片地的……努力拼搏、积极向上一直是这代年轻人最鲜明的底色。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角和主体。”

无(wu)论(lun)在历史中的哪段时间里,都是无(wu)数个体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才推动了整(zheng)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今天,“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舞台和机遇依(yi)然存在。不因他人捧杀,就上头自嗨;也不必为几(ji)句别有用心的鼓吹煽动,就陷(xian)入自怨自艾。

摆脱冷气,与时代同行,我们一定能创(chuang)造更多不一样的高光时刻。

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

题图| 视(shi)觉(jue)中国

编辑| 杜小溪

统筹|柳璐

监制 | 高杉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