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琼中15岁少年当了9年“织郎”,化身“老师”传授非遗技艺,黎锦,符永裕,织锦
2024-07-15 06:47:35
琼中15岁少年当了9年“织郎”,化身“老师”传授非遗技艺,黎锦,符永裕,织锦

本文转自(zi)【南海网(wang)】;

6岁开始学织锦

4年(nian)打牢(lao)基础

织得快

绣得美

织锦技艺赛巧妇(fu)

裁剪缝制样样会

一张草席,席地而坐。他腰系传统踞腰织机(ji)腰带,足蹬织机(ji)经轴(zhou),左手引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梭(suo),右手持打纬线木刀打紧(jin)纱线。飞梭(suo)走线间,一幅密实而独特的黎族图案跃然而出。

符永裕正在编织黎锦。记(ji)者 曹志 摄

他叫符永裕,今年(nian)15岁,是(shi)琼中黎族苗族自(zi)治县乌石学校初三(san)学生。6月底,参加完中考(kao)的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shi)带上腰织机(ji)织黎锦。符永裕稚嫩的面孔和(he)手下娴熟(shu)的技艺看起来有些不搭,但(dan)他实打实的工艺,不得不让人(ren)信服。

别看他年(nian)纪不大,已经织黎锦9年(nian)了,不仅黎锦织绣技艺杠(gang)杠(gang)的,还在县文化馆(guan)各种培训活动中,担任“老师”角色,指导学员织锦。

6岁开始学织黎锦

4年(nian)练习基本功

6岁那年(nian),符永裕来到位于乐东黎族自(zi)治县大安镇大炮村(cun)的外婆家。那是(shi)一个传统的黎族村(cun)落,每到傍晚时分,全村(cun)的妇(fu)女都会集(ji)中在一起,边聊(liao)天边织黎锦,有时兴起了,还会唱起黎族民歌……

符永裕常(chang)坐在外婆身边,看着(zhe)外婆席地而坐,将棉花捻成一根根线,再缠成线团,然后熟(shu)练地推拉着(zhe)打纬刀,织出一幅幅漂亮的黎锦。“外婆,这个太漂亮了,我也想织。”符永裕说。“你是(shi)男孩子,不用(yong)学织锦。”然而,外婆摇了摇头笑着(zhe)说。

“男耕女织”是(shi)很(hen)多黎族村(cun)落的传统思想,而黎锦织绣技艺也一向“传女不传男”。小小的符永裕却有些不服气,他软磨硬泡,缠着(zhe)外婆教他织锦。耐不住他的坚决,外婆开始从最基础的平纹教他。

“平纹就是(shi)用(yong)棉线、麻(ma)线织的布,这是(shi)织黎锦的基本功。如何把(ba)棉线织得紧(jin)实、均匀,并(bing)不是(shi)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符永裕很(hen)认(ren)真(zhen)地学,很(hen)努力地织,就这样织了4年(nian)。他拿(na)出一块麻(ma)线的白布,得意地给记(ji)者看:“这是(shi)我织的,外婆说这块织得最好,线打得密实。”

看到6岁的孩子能沉下心来,一织就是(shi)一天。不仅外婆,村(cun)里的阿(a)婆都很(hen)感动,大家都愿意对(dui)他倾(qing)囊相授。同时,家住琼中的奶奶看到了符永裕对(dui)织黎锦的坚持,也时常(chang)教他一些技法。

“我做梦的时候都在织锦”

基本功打好了,10岁的符永裕开始学习织图案和(he)花纹。从乐东鸡纹开始,大自(zi)然的一切美好,无论是(shi)生灵动物(wu),还是(shi)日月星辰(chen),都可以呈现在布面上。从那时起,他的另一个“世界”被打开了。

“喜欢织,特别喜欢,一织锦,就感觉很(hen)快乐。”符永裕每天放学后都会织一会儿锦,周(zhou)末,他从早织到晚,只有吃饭时停一会儿,吃完又继(ji)续织起来。

“我做梦的时候都在织锦,外婆就坐在我的床(chuang)边,教我织各种图案。”他说。

越织就越喜欢,同时,越织技艺也就越来越好。符永裕织出的黎锦花纹紧(jin)实,图案精美,同时他还在织图案的基础上,学习更复(fu)杂(za)的央纹、针绣、反面绣等。“黎族服装的上衣(yi)是(shi)绣的,裙子是(shi)织的,我还学会了裁剪,自(zi)己就能裁剪缝制一整套成衣(yi)。”他自(zi)豪地说。

11岁那年(nian),在县文化馆(guan)举办的黎锦文化交流活动中,符永裕结识(shi)了黎锦琼中县级非遗传承人(ren)王琼花,并(bing)拜师于她,自(zi)此跟着(zhe)老师学习更多黎锦织绣技艺。

在王琼花眼里,符永裕是(shi)勤(qin)奋的好孩子。她说:“四年(nian)时间里,除了考(kao)试或者有事,他几(ji)乎每个周(zhou)末都会从乌石到营根,有时是(shi)学习织锦,有时是(shi)一起探讨新的图案,特别认(ren)真(zhen)。他不仅织得快,对(dui)图案也有灵性(xing),再复(fu)杂(za)的图案,往往一看就知道(dao)怎么织了。”

织得快,到底有多快?符永裕说:“只织图案和(he)花纹,我一天能织50厘米,如果加上复(fu)杂(za)的央纹,一天能织20厘米。一套花纹不复(fu)杂(za)的黎族服装,10天就能做出来。一般(ban)的织娘往往要耗时几(ji)个月甚至一年(nian)才能织出一套衣(yi)服。”不仅织得快,符永裕的黎锦织技艺也好,15岁的他在网(wang)上已经卖出不少黎锦作品。

符永裕编织的黎锦。记(ji)者 曹志 摄

织锦离不开两件“宝贝”

长大想开一家黎锦工坊(fang)

符永裕有两件“宝贝”,织锦时离不开的“宝贝”:一件是(shi)外婆留给他的腰织机(ji),另一件是(shi)奶奶给他的竹衣(yi)篓。

“外婆是(shi)最早带我织黎锦的人(ren),她去(qu)世时,将用(yong)了一辈子的腰织机(ji)留给了我。”符永裕轻(qing)轻(qing)扶着(zhe)腰织机(ji),那用(yong)花梨木制作的主支架、牛(niu)皮制的腰带已经被磨得溜光溜光的,古铜色的光泽里满是(shi)岁月的痕(hen)迹(ji)。“竿、轴(zhou)、梭(suo)子都是(shi)我自(zi)己上山砍的竹子、木头做的,我自(zi)己修(xiu)剪成想要的样子。”

打开另一件“宝贝”竹衣(yi)篓,里面是(shi)叠得整整齐齐的各式黎锦。符永裕开心地介绍着(zhe):“这是(shi)我为自(zi)己织的一套传统黎锦服装,还有这件,是(shi)我第一幅反面绣黎锦。看这幅黎锦,里面的央纹很(hen)难绣,我花了不少功夫(fu),织出来多漂亮……”

两件长辈留下的“宝贝”,符永裕很(hen)是(shi)珍(zhen)惜。在他看来,外婆、奶奶这一代(dai)黎族织娘,织了一辈子黎锦,他们(men)把(ba)对(dui)生活的热爱都织在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中,如今,“宝贝”到了他手里,传承的责任也传到了他肩(jian)上。

为了这份责任,符永裕常(chang)跟着(zhe)老师王琼花,在参加县文化馆(guan)举办的各类公益(yi)黎锦织绣培训中,辅(fu)导学员织锦。别看他年(nian)纪小小,可说起黎锦,织起黎锦来,这名“小老师”都让学员很(hen)是(shi)佩服。

“不管以后上高中,还是(shi)上大学,我都会把(ba)黎锦一直织下去(qu)。”符永裕说:“长大后,我想开一家黎锦工坊(fang),把(ba)黎锦服装创新改良,还要把(ba)织出的黎锦做成好看的饰品,让更多人(ren)了解黎锦、喜欢黎锦,把(ba)它发(fa)扬光大。我还要带动更多人(ren)学习织锦,把(ba)这份非遗文化传承下去(qu)。”

他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吧,一家以黎锦为主题的工坊(fang),在琼中已有先例。

社会的飞速(su)进步,为非遗保护(hu)传承提供了难得机(ji)遇和(he)良好条件。琼中是(shi)黎族、苗族聚集(ji)区(qu),无论是(shi)民俗、民间文化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针对(dui)黎锦、苗绣等,琼中多措并(bing)举,以非遗工坊(fang)为载体,推动文化传承与发(fa)展,截至目前,共认(ren)定非遗工坊(fang)7家。这些非遗工坊(fang),以传承非遗为使命,广泛吸(xi)纳(na)非遗爱好者参观、体验,让非遗逐渐走向大众。

来源:南海网(wang)、南国都市报

记(ji)者:任桐

发(fa)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