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写出中华文化的美与力量(艺海观澜),人们,历史,传统
2024-07-14 21:08:53
写出中华文化的美与力量(艺海观澜),人们,历史,传统

节日在人们内心种下(xia)仪式感和责任(ren)感,会让人们更加敬畏自然、珍惜(xi)当下(xia),带给(gei)人们创造美好生(sheng)活的信心和能量。我希望继续用自己的笔,写出中华(hua)文化的美与力量,让文化更好滋养人生(sheng)、滋养心灵。

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中国之美》里,我试图(tu)以文学的方式带读者(zhe)走近中华(hua)民(min)族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哲学之美、人情之美。每(mei)每(mei)收到读者(zhe)的热情反馈,我心里总是暖流涌动(dong)。历史川流不息,文化赓续绵(mian)延。呵护(hu)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身为作家,我愿意在其中作出贡献(xian)。

如果把自己几十年来(lai)植(zhi)根中华(hua)文化土(tu)壤、书(shu)写中华(hua)文化之美的创作实践比喻成一(yi)棵树的话,这(zhe)棵树是在激励中长(chang)成的。

最初的激励来(lai)自童年,来(lai)自父亲(qin)在被窝里给(gei)我讲的那些历史人物(wu)。孔子(zi)、孟子(zi)、关羽、范仲淹、文天祥(xiang)等人物(wu)的故事,我听得十分入迷,也在心中埋下(xia)文化自信的种子(zi)。

后来(lai)的激励来(lai)自乡村生(sheng)活中浓厚(hou)的文化氛围。比如过年,那简直就是中华(hua)文化的课堂,是乡土(tu)文明之树开出的花朵。蒸年食、贴春联、走亲(qin)戚……过年中,有孝有敬,有感恩有喜悦(yue),有团圆有和合。一(yi)家人围炉(lu)而坐,伴着盏盏烛火,直到“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一(yi)寸一(yi)寸地体验时间,体会那个一(yi)年只有一(yi)次的守岁,体会其中的庄严、神圣与喜悦(yue)。

我用12年时间写成的长(chang)篇小说(shuo)《农历》,就以元(yuan)宵(xiao)、清明、小满、端午、中秋、重阳等15个农历传统节日和节气结构(gou)篇章,通过节庆习俗,连(lian)缀起发生(sheng)在“上庄”的乡村故事。熟读古书(shu)、通晓民(min)俗的父亲(qin),少不更事、勤学好思的姐弟,小说(shuo)记叙他们的家庭生(sheng)活,描写一(yi)个个充满仪式感、意蕴深厚(hou)的传统节日。孩(hai)子(zi)们在物(wu)质匮乏但礼敬传统的氛围中长(chang)大,成长(chang)为民(min)间故事的记录者(zhe),努力将中华(hua)优秀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的内涵价值(zhi)继续传递下(xia)去。

通常(chang)来(lai)说(shuo),文化传播有两个渠道:一(yi)个是经典(dian)传统,另一(yi)个是民(min)间传统。中华(hua)文化有“化文成俗”的优长(chang),把文化转化成民(min)俗传下(xia)去,从而获得持久绵(mian)长(chang)的生(sheng)命力。节日文化里就包含着丰富的民(min)俗内容,让人们在节庆活动(dong)中亲(qin)近传统,体悟中华(hua)文化的丰富内涵。我相信,节日在人们内心种下(xia)仪式感和责任(ren)感,会让人们更加敬畏自然、珍惜(xi)当下(xia),带给(gei)人们创造美好生(sheng)活的信心和能量。

2014年起,我先后以文字统筹(chou)和撰稿、策划的身份参(can)与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制作。和编导们行走在中华(hua)大地上,让我对中华(hua)文明有了新的感受(shou)。从江苏无锡桃源村精益求精的农耕文化,到辽宁丹(dan)东大鹿岛村耕海牧渔的海洋传奇,从河北保(bao)定骆驼湾村“只要有信心,黄土(tu)变成金(jin)”的振兴(xing)之路,到安(an)徽黄山卖花渔村特色产业发展,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乡村风貌,看到了乡村之美、乡村之富、乡村之强,也深刻感受(shou)到绿水(shui)青山中的现(xian)代乡愁。就像(xiang)宁夏生(sheng)态移(yi)民(min)区(qu)的乡亲(qin)们,虽然住进了新房,听的仍然是秦腔,唱的仍然是大戏,这(zhe)就是割舍不断的乡愁。

在参(can)与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我深感做好“乡愁”文章,需要懂历史、懂传统文化,需要家国情怀(huai),也需要国际视野。寻找(zhao)故事的文化逻辑,是我们首(shou)先要练就的功夫(fu)。《记住乡愁》在历史和现(xian)实的交(jiao)相呼(hu)应中,讲述城乡发展变迁故事,带观众感受(shou)大地上赓续不断的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30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让我坚信,文学要有建设性,要有益于国家社(she)会和世道人心;另一(yi)方面,写作又是切身的,要从完善自身入手,知行合一(yi)。我在《中国之美》中书(shu)写的那种真诚、中和、平等、仁爱、优雅、自在之美,是我永远追求的目(mu)标。我希望继续用自己的笔,写出中华(hua)文化的美与力量,让文化更好滋养人生(sheng)、滋养心灵。

(作者(zhe)为宁夏回族自治区(qu)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 人民(min)日报(bao) 》( 2024年07月12日 20 版)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