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四大名楼看新景,黄鹤楼,岳阳,滕王阁
2024-07-14 12:60:56
四大名楼看新景,黄鹤楼,岳阳,滕王阁

楼(lou),重屋也。

楼(lou),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类型,最能体现木构建筑的(de)魅力与奇巧,是技术与艺术的(de)高度(du)融合。楼(lou),美丽挺拔,个性十(shi)足,功能多样。

无数楼(lou)阁在历史(shi)的(de)长河里默默消逝,但有几座却家喻户晓。提到黄河岸边(bian)的(de)鹳雀楼(lou),人们会(hui)脱口而出(chu)“欲穷千里目,更上(shang)一层楼(lou)”;说到长江岸边(bian)的(de)黄鹤楼(lou),“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de)离愁别绪就会(hui)涌上(shang)心头;谈起赣(gan)江边(bian)上(shang)的(de)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shui)共长天一色”的(de)画面如在眼(yan)前(qian);聊到洞庭湖畔的(de)岳阳楼(lou),“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de)情怀发(fa)人深思。

因为脍(kuai)炙人口的(de)文学作品(pin),鹳雀楼(lou)、黄鹤楼(lou)、滕王阁、岳阳楼(lou)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ming)楼(lou)。它们都临水(shui)而建,见证历史(shi)风雨,屡毁屡建,成为一道厚重的(de)文化景观(guan)。

文因楼(lou)而生,楼(lou)因文而名(ming)。今人再登楼(lou),观(guan)水(shui)光山色,心旷神怡;凭(ping)栏处,与先贤(xian)对话,宠辱皆忘。因为文学,楼(lou)阁有了灵魂。

文在,楼(lou)就在。

楼(lou) 踪

为何(he)四大名(ming)楼(lou)会(hui)屡毁屡建?

“因为文化的(de)力量,这种以楼(lou)阁为载体传承历史(shi)文化的(de)现象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文物学会(hui)历史(shi)文化名(ming)楼(lou)保护专业委(wei)员会(hui)名(ming)誉会(hui)长邹律(lu)资说。

河南大学文化旅(lu)游学院教授程(cheng)遂营认为,四大名(ming)楼(lou)见证历史(shi),同时还有大量诗词歌(ge)赋、历史(shi)典故与其紧密相连,它们已(yi)成当地历史(shi)文脉的(de)重要组成部分。

“洞庭天下水(shui),岳阳天下楼(lou)。”岳阳楼(lou)是目前(qian)四大名(ming)楼(lou)中唯(wei)一纯木结构的(de)古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岳阳楼(lou)景区,左手边(bian)浩瀚(han)的(de)洞庭湖与游人仅(jin)一堵矮墙之隔(ge),景区内松柏、樟树、广玉兰、银杏(xing)、石榴树等格外葱郁。现在的(de)岳阳楼(lou)沿袭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岳州知府张德容大修后的(de)建筑格局。1983年,文物部门对它进行了落架大修。

岳阳楼(lou)矗立在古岳阳城西门上(shang),高19.42米,三层三檐(dan),第二(er)层出(chu)围廊,楼(lou)内4根楠(nan)木贯顶,檐(dan)面铺设黄色琉璃瓦,檐(dan)角整齐划一向(xiang)上(shang)翘,楼(lou)顶造型独特,像古代将军的(de)头盔。整栋楼(lou)看(kan)上(shang)去中轴对称,古朴规整。

二(er)楼(lou)嵌有“镇楼(lou)之宝”《岳阳楼(lou)记》紫檀雕屏,为清代书法家张照所书,上(shang)面有多处修复过(guo)的(de)痕迹。三楼(lou)上(shang)有杜甫《登岳阳楼(lou)》诗,笔意奔放,光彩照人。

透过(guo)窗户望洞庭,仿(fang)佛湖水(shui)就在脚下,烟波浩渺、水(shui)天合一的(de)辽阔气象不由让人想起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de)诗句(ju)。

穿过(guo)岳阳楼(lou)下约42米长的(de)石券门洞,走下层层台阶(jie),就来到洞庭湖岸。回头望,石券门洞上(shang)方(fang)的(de)青(qing)石匾上(shang)镌刻着“岳阳门”三个大字,它就是古岳阳城的(de)西城门。古代岳阳有5座城门,最终(zhong)只(zhi)有它保存至今。水(shui)还没涨(zhang)起来时,岸边(bian)有游人围桌而坐,面对滔滔湖水(shui)喝(he)茶聊天,好不惬意。

“岳阳楼(lou)始建于三国时,最初是大将鲁肃在临湖处修建的(de)一座阅军楼(lou),随着年代推移,军事功能逐渐淡(dan)化,慢慢朝观(guan)赏楼(lou)转变。”导游杨梦婷说,自唐朝始,岳阳楼(lou)逐步成为游览观(guan)光、吟诗作赋的(de)胜(sheng)地。张九龄(ling)、李白、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王昌龄(ling)、刘长卿、张继、韩愈、元稹、白居易(yi)、李商隐等都曾与岳阳楼(lou)结缘。

岁月沧桑,四大名(ming)楼(lou)在历史(shi)上(shang)数遭兵(bing)燹、水(shui)患(huan)、火灾等破坏,屡圮屡修。如今,黄鹤楼(lou)、滕王阁、鹳雀楼(lou)已(yi)是20世纪八九十(shi)年代重建的(de)钢筋混凝土结构仿(fang)木构建筑。

黄鹤楼(lou)是最早复建的(de)。拾(shi)级而上(shang),会(hui)看(kan)到墙壁上(shang)镶嵌的(de)“黄鹤楼(lou)重建工程(cheng)”碑——1985年,这座雄伟的(de)楼(lou)阁历经4年建设拔地而起。它屹(yi)立在黄鹤楼(lou)故址(zhi)千米外的(de)蛇山山顶,楼(lou)高5层,总高度(du)超过(guo)50米,是以清代“同治(zhi)楼(lou)”为原型设计的(de)钢筋混凝土框架仿(fang)木结构,5层飞檐(dan)的(de)檐(dan)面都覆盖金色琉璃瓦,看(kan)上(shang)去像一团火,又如黄鹤展翅欲飞。

在黄鹤楼(lou)内,当地用(yong)精美的(de)壁画、模型、照片等介绍了“橘皮画鹤”的(de)神话故事,黄鹤楼(lou)的(de)历史(shi)沿革(ge)、诗词人文主题等。它原是三国东吴修筑的(de)一座阅兵(bing)楼(lou),到唐朝时逐渐演变为宴客会(hui)友、吟诗赏景的(de)游览胜(sheng)地,整座楼(lou)既有金戈铁马的(de)豪气、仙人骑鹤的(de)仙气,又有诗歌(ge)文化的(de)灵气。

登楼(lou)远眺(tiao),江城风光尽收眼(yan)底(di)。公路(lu)铁路(lu)双用(yong)的(de)武汉长江大桥(qiao)上(shang)车水(shui)马龙,沿江两岸楼(lou)宇林立。楼(lou)上(shang)游人熙熙攘攘,还有不少外国人的(de)身影(ying)。夜幕降临后,江城灯火璀璨,黄鹤楼(lou)是其中最迷人的(de)一抹亮色。

外国机械(xie)工程(cheng)师尼勒什和朋友站(zhan)在黄鹤楼(lou)的(de)围廊上(shang)悠闲地吹着江风。“我很喜欢这座建筑,虽然是现代的(de),但这里的(de)视野非常开阔,能俯瞰武汉这座大城市。”他说。

1989年冬,赣(gan)江边(bian)上(shang)的(de)滕王阁也复建完成,它是中国四大名(ming)楼(lou)中唯(wei)一一座初建时就带有娱(yu)乐性质的(de)楼(lou)阁。

“滕王蛱(jia)蝶江都马,一纸(zhi)千金不当价。”滕王李元婴是唐高祖(zu)李渊最小的(de)儿子,尤擅绘画,工于蛱(jia)蝶。可以想象,他建这样一座巍然耸(song)立于赣(gan)江之滨的(de)楼(lou)阁,为的(de)是在此观(guan)景、创(chuang)作、收藏和展示艺术品(pin),还能进行歌(ge)舞表(biao)演。

观(guan)看(kan)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滕王阁在1300多年间,经历29次毁灭与重生的(de)轮回,平均(jun)半个世纪建一次,阁址(zhi)多次变迁。

重建后的(de)滕王阁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fang)木结构的(de)仿(fang)宋式建筑,相比岳阳楼(lou)、黄鹤楼(lou)的(de)红黄色调,滕王阁的(de)红绿色很是别致。它位于赣(gan)江与抚河故道交(jiao)汇处,距(ju)离唐代阁址(zhi)仅(jin)100多米、清代阁址(zhi)约300米。阁高57.5米,明三暗(an)七层,加上(shang)12米高的(de)大台座,即有了直入云霄的(de)视感。

“之所以采用(yong)仿(fang)宋式的(de)建筑风格,是因为可以参(can)照宋代建筑巨著《营造法式》,达到最好的(de)仿(fang)古效(xiao)果。当时还主要参(can)考了梁思成先生的(de)手稿,并结合当地旅(lu)游发(fa)展的(de)需求进行了一些调整。”滕王阁重建工程(cheng)总建筑设计师陈星文之子、古建专家陈方(fang)说。

作为黄河流域一颗璀璨的(de)“明珠”,鹳雀楼(lou)在中国四大名(ming)楼(lou)中复建最晚。它不像黄鹤楼(lou)、滕王阁、岳阳楼(lou)一样位于繁华闹市,而是矗立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de)黄河东岸,非常适合登高望远,极目山河。

然而千余年前(qian),情况大不同。蒲州城位于晋、陕、豫三省交(jiao)界之地,扼黄河之要,具有重要的(de)政治(zhi)、经济、军事等战略意义。鹳雀楼(lou)因鹳雀时常结伴栖息而得(de)名(ming),根据(ju)《蒲州府志》,鹳雀楼(lou)是北(bei)周时期宇文护建造,当时蒲州是北(bei)周占据(ju)的(de)一个军事重镇。唐开元十(shi)二(er)年(724年),唐玄宗倾全国之力,派人铸造铁牛(niu)为地锚,修建黄河上(shang)坚固的(de)浮(fu)桥(qiao),改“竹缆连舟”为“铁索连舟”。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河中府鹳雀楼(lou)三层,前(qian)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wei)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与其他三座名(ming)楼(lou)多次修葺重建不同,鹳雀楼(lou)并没有寻觅到重建的(de)资料,历史(shi)典籍和地方(fang)志中也只(zhi)有粗略的(de)记载。”永济市旅(lu)游局原局长仝毅说,三十(shi)年河东,三十(shi)年河西。由于黄河故道变迁,原楼(lou)址(zhi)与黄河的(de)距(ju)离变远,因此重建鹳雀楼(lou)时新址(zhi)平行向(xiang)西移动了2.5公里。主楼(lou)建筑为仿(fang)唐高台楼(lou)阁,外表(biao)施以仿(fang)唐式彩绘。

2002年9月,一座历经5年建设、通(tong)高73.9米的(de)鹳雀楼(lou)又奇迹般屹(yi)立在黄河东岸母(mu)亲(qin)河的(de)臂弯,灰中带彩,面山望水(shui),再现“千里穷目”的(de)辽阔意境。

楼(lou) 魂

千百年来,文人们见到的(de)名(ming)楼(lou)早已(yi)消失在历史(shi)的(de)风烟中,楼(lou)址(zhi)在变,楼(lou)形(xing)也在变,不变的(de)是它们所承载的(de)精神文化内涵。这些文学经典吸引着一代代人去遐想、触摸(mo)、感受那不朽的(de)历史(shi)画卷。

“它们抒(shu)发(fa)了古人的(de)世界观(guan)、人生观(guan)、价值观(guan)等,具有跨时代的(de)人生共鸣。”河南省文化和旅(lu)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说。

【鹳雀楼(lou)上(shang)登高望远】

时逢唐朝盛世,山西诗人王之涣登上(shang)黄河岸边(bian)的(de)鹳雀楼(lou),被眼(yan)前(qian)长河落日的(de)浩大景象所震撼,诗兴大发(fa),迎风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hai)流。欲穷千里目,更上(shang)一层楼(lou)。”

这首五言(yan)绝句(ju)大气磅礴,代表(biao)了昂扬奋发(fa)的(de)盛唐气象,短短20个字把鹳雀楼(lou)写进了天下人的(de)心中。如今,在鹳雀楼(lou)第六层有一尊(zun)王之涣的(de)铜像,迎风泼(po)墨,意气风发(fa)。常常有中外游客在他的(de)铜像旁吟诵《登鹳雀楼(lou)》。

王之涣出(chu)身官宦之家,从小聪明过(guo)人,又有古代侠客的(de)豪放之风,曾辞官漫游,虽然留下的(de)作品(pin)不多,却是翘楚之作。“欲穷千里目,更上(shang)一层楼(lou)”“羌笛何(he)须(xu)怨杨柳,春风不度(du)玉门关”便可让其生命(ming)千古不朽。

仝毅说,这首诗简(jian)洁明快,在写景上(shang)既有“白日依山尽”的(de)可见实景,也有“黄河入海(hai)流”的(de)遥想之景,两者结合将一幅(fu)美丽山河宏图缩绘到读者眼(yan)前(qian),造就了意境深远的(de)想象空间。这首诗还写出(chu)了简(jian)单的(de)人生哲理,只(zhi)要向(xiang)前(qian)迈一步,就可以看(kan)到不同风光,达到不同境界。

“诗人打破了时空限制(zhi),一种雄心壮志不禁要呼之欲出(chu),读起来能感受到诗人积极进取和无限探索的(de)人生态度(du)。”仝毅说,千百年来,这首诗已(yi)使鹳雀楼(lou)成为一个登高望远的(de)文化符号、昂扬向(xiang)上(shang)的(de)精神象征。

【滕王阁里用(yong)世之志】

公元675年的(de)重阳节,一位20多岁的(de)青(qing)年在南下交(jiao)趾探望父亲(qin)途中,参(can)加了滕王阁上(shang)的(de)一场盛大宴会(hui)。洪(hong)州都督阎伯屿本想让自己的(de)女婿作序一展才(cai)华,结果这位青(qing)年却当仁不让,写下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惊艳四座。

他就是“初唐四杰”之首的(de)诗人王勃(bo)。王勃(bo)出(chu)生在山西的(de)文化名(ming)门,是隋末大儒王通(tong)的(de)孙子,曾被视为天才(cai)少年,当过(guo)朝散郎、沛王府修撰。因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檄英王鸡》触怒唐高宗,被赶出(chu)王府。此后,王勃(bo)当上(shang)了虢(guo)州参(can)军,但又因得(de)罪同僚而被革(ge)职,还连累父亲(qin)贬官交(jiao)趾。《滕王阁序》就是他去探望父亲(qin)途中所作。后来王勃(bo)不料在旅(lu)途中溺水(shui),英年早逝。

在这篇传奇之作中,王勃(bo)描写了一幅(fu)美不胜(sheng)收的(de)江南秋景图。这里有景物色彩缤纷之美、动静交(jiao)织之美、远近(jin)错落之美、虚实相映之美,字字珠玑,句(ju)句(ju)生辉。尤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shui)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i)之滨;雁阵惊寒,声(sheng)断衡阳之浦”,更写出(chu)了夕(xi)阳西下时,水(shui)天连成一片,渔船归航,江面歌(ge)声(sheng)雁声(sheng)四起的(de)生动画面。

除(chu)了美景还有真情。想起自己当下的(de)处境,王勃(bo)有强烈的(de)失落感,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ming)途多舛”“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lu)之人?萍水(shui)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是最容易(yi)让人共情的(de)地方(fang),但更难得(de)的(de)是遭遇打击(ji)的(de)王勃(bo)并没有消极颓(tui)废(fei)。”曾任江西省政府文史(shi)研究馆馆员、重建滕王阁总指挥的(de)宗九奇说,一句(ju)“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qing)云之志”,真正成就了他的(de)人生绝唱。在困境中进取不息,积极向(xiang)上(shang)。这符合人们对一个受挫青(qing)年的(de)期待,也符合初唐时代氛围。

【黄鹤楼(lou)上(shang)离别意】

登上(shang)黄鹤楼(lou),三楼(lou)大型《人文荟萃》陶瓷壁画描绘了唐宋时期“打卡”黄鹤楼(lou)的(de)13位文化名(ming)人。崔颢、李白、白居易(yi)、陆游等赫然在列,他们吟诵黄鹤楼(lou)的(de)名(ming)句(ju)也被摘(zhai)录出(chu)来。据(ju)不完全统计,历史(shi)上(shang)留下了1500余首黄鹤楼(lou)诗词。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hui)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曾写道: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lou)”之誉的(de)黄鹤楼(lou),得(de)江汉交(jiao)汇、龟蛇锁(suo)江之地望,古来便庶(shu)众云集、文士雅会(hui),登临送远,游必(bi)于是,宴必(bi)于是。

盛唐诗人崔颢的(de)《黄鹤楼(lou)》极负盛名(ming)。南宋大文学评(ping)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道:“唐人七言(yan)律(lu)诗,当以崔颢《黄鹤楼(lou)》为第一。”

1200余年前(qian),崔颢登上(shang)黄鹤楼(lou),俯瞰滔滔江流,远眺(tiao)茫茫平川。阳光明媚,与黄鹤楼(lou)隔(ge)江相望的(de)汉阳平原上(shang)树木历历可数,长江中的(de)鹦(ying)鹉(wu)洲(zhou)上(shang)草木茂盛,不知不觉到了日暮时分,江上(shang)笼起薄雾,诗人望向(xiang)故乡却看(kan)不到汴州(今河南开封),一种沉甸甸的(de)乡愁涌上(shang)心头。于是一首气韵连贯,古今、虚实、日暮结合的(de)千古绝唱就诞生了。

“诗仙”李白不仅(jin)赞赏崔颢的(de)《黄鹤楼(lou)》,还多次在黄鹤楼(lou)送别。唐开元年间一个花团锦(jin)簇的(de)三月,李白在黄鹤楼(lou)送别孟浩然,他久久目送,直到船帆远去消失在水(shui)天相接(jie)的(de)尽头。《黄鹤楼(lou)送孟浩然之广陵》虽只(zhi)写即目之景,却饱含无限深情。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李白非常敬仰他的(de)为人,曾写诗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zui)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yi)清芬(fen)。”

因此,这是一个浪漫的(de)人在浪漫的(de)季节送另外一个“风流”的(de)人到“风流”之地去。李白对孟浩然的(de)扬州之行非常羡慕,虽然告(gao)别是深情的(de),但诗歌(ge)并没有那么感伤,反(fan)而写出(chu)了“下扬州”的(de)轻快、飘逸。

然而,20多年后,历经坎(kan)坷的(de)李白与友人史(shi)郎中再登黄鹤楼(lou),写下著名(ming)的(de)《与史(shi)郎中钦听黄鹤楼(lou)上(shang)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lou)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两人同为天涯沦(lun)落人,闻笛而动思念长安之叹。

多情自古伤离别,但也饱含真挚情谊。黄鹤楼(lou)作为交(jiao)通(tong)要冲的(de)一方(fang)胜(sheng)地,见证了太多离愁别绪。世间最美好的(de)情感也在这里得(de)到抒(shu)怀。

【岳阳楼(lou)上(shang)忧乐情】

北(bei)宋庆历五年(1045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的(de)滕子京重修岳阳楼(lou)。滕子京嘱托同年进士范仲淹作序记之。庆历六年(1046年)秋,范仲淹端坐于河南花洲(zhou)书院,根据(ju)好友寄来的(de)书信(xin)及一幅(fu)《洞庭秋晚图》,驰(chi)骋想象于千里外,展纸(zhi)走笔,挥毫写就了名(ming)闻天下的(de)《岳阳楼(lou)记》。

作者将自己宏大的(de)抱负融入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he)时而乐耶?其必(bi)曰(yu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两句(ju)话哺(bu)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de)品(pin)德的(de)形(xing)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de)影(ying)响。”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现在的(de)岳阳楼(lou)早已(yi)不是滕子京重修的(de)了,但是人们还相信(xin)这是滕子京修的(de)那座楼(lou),因为范仲淹的(de)《岳阳楼(lou)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岳阳楼(lou)的(de)景色是想象的(de),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de)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chu)于胸臆的(de),是真实的(de)、深刻的(de)。

经历“庆历新政”失败(bai)、又不在现场的(de)情况下,范仲淹何(he)以写出(chu)如此雄文?

其实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de)至高境界。他幼年丧(sang)父,随母(mu)改嫁,从小刻苦读书,26岁进士及第,63岁病(bing)逝在调任路(lu)上(shang)。30多年宦海(hai)生涯中,他直言(yan)极谏,三迁三黜,愈黜愈奋;他出(chu)将入相,敢(gan)作敢(gan)当,在他“近(jin)攻(gong)久守”的(de)战略思想指导下,宋夏战争局面得(de)到扭转;在地方(fang)为官时,以民为本,求民疾于一方(fang),分国忧于千里;面对北(bei)宋社会(hui)危机,他主张澄清吏治(zhi)、改革(ge)科举(ju)、整修武备、减免(mian)徭役、发(fa)展农业生产等,得(de)到宋仁宗支持,虽然“庆历新政”因反(fan)对派阻挠而失败(bai),但开了北(bei)宋改革(ge)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de)前(qian)奏。

新 景

诗词是浸润在中国人血脉里的(de)文化基(ji)因,文学经典是千年时光搭建的(de)精神家园。中国古代四大名(ming)楼(lou),见证着新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de)热爱、传承和发(fa)展。

在国家5A级旅(lu)游景区岳阳楼(lou)门旁的(de)智能背记亭,26岁的(de)游客张江北(bei)通(tong)过(guo)背诵《岳阳楼(lou)记》,经数字人评(ping)定,得(de)分100分,获得(de)“本人免(mian)票(piao)奖(jiang)励”。从高中初学此文到研究生毕业,多年过(guo)去,他依然能够流利背诵。

“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非常喜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ju)话。生活中难免(mian)有起起伏伏,这种心境很值得(de)人学习。”因为找工作面试,张江北(bei)从河北(bei)承德来到湖南岳阳,“一定要到岳阳楼(lou)逛一逛才(cai)不留遗憾”。

河南省文化和旅(lu)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说,新文旅(lu)时代,瞄准情绪价值,讲好文化故事,是文旅(lu)“出(chu)圈”的(de)重要抓手。名(ming)楼(lou)景区利用(yong)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旅(lu)游消费新场景,实现静态展示转向(xiang)活态参(can)与,单向(xiang)感知转向(xiang)互动分享。

早在2013年,国家5A级旅(lu)游景区滕王阁旅(lu)游区就发(fa)起了“背经典免(mian)门票(piao)”活动。滕王阁管理处综合管理部副(fu)经理毛琦说,目前(qian)已(yi)有近(jin)10万(wan)人参(can)与了背序活动,超过(guo)4万(wan)人体验(yan)到“知识变现”的(de)快乐。今年“五一”期间,人工背序窗口由2个增加到6个,同时还推出(chu)智能背序亭,由虚拟人王勃(bo)来评(ping)测游客背诵的(de)完整度(du),又掀起新一波热潮。

为弘扬忧乐精神,去年岳阳市把《岳阳楼(lou)记》诞生的(de)日子农历九月十(shi)五定为“岳阳楼(lou)日”。同年,景区内双公祠对外开放,用(yong)展览形(xing)式详细介绍了岳阳楼(lou)历代修缮和《岳阳楼(lou)记》诞生的(de)过(guo)程(cheng)。

“经典”与景点碰撞,让人们的(de)旅(lu)途变得(de)诗情画意。名(ming)楼(lou)景区开发(fa)的(de)个性化、趣味化的(de)文创(chuang)产品(pin),激发(fa)当代年轻人的(de)情绪共鸣,带给人们心灵的(de)润泽。

四大名(ming)楼(lou)雪糕、诗词文化书签、名(ming)楼(lou)模型等成为各地热门文创(chuang)。在国家5A级旅(lu)游景区黄鹤楼(lou)景区,历史(shi)画册、限量版邮册、鹤鹤仙茗茶饮等文创(chuang)产品(pin)是黄鹤楼(lou)1800年历史(shi)情感的(de)延续。在岳阳楼(lou)景区,当地用(yong)岳州扇、岳州剪纸(zhi)、湘绣、岳州窑等非遗技艺表(biao)达岳阳楼(lou)文化,看(kan)上(shang)去既独特典雅又充(chong)满文化气息。

炎炎夏日,在岳阳楼(lou)景区不时能看(kan)到拿岳州书画绢扇的(de)游客。斑(ban)竹为骨(gu),丝(si)绢为面,一面是《洞庭秋晚图》的(de)画意,一面有《岳阳楼(lou)记》的(de)墨香。“扇子不便宜,最小的(de)也要200多元,但拿在手上(shang)赏心悦目,就买了一把留作纪念。”一位游客对记者说。

面对当前(qian)火热的(de)夜间文旅(lu)消费需求,名(ming)楼(lou)们主动求变,纷纷推出(chu)夜间游园活动,依托建筑本体、文化故事,在声(sheng)光电与智能数字系统的(de)交(jiao)汇中为游客展示活灵活现的(de)故事场景。

每个不下雨的(de)夜晚,滕王阁景区都会(hui)上(shang)演大型沉浸式夜间实景演艺《寻梦滕王阁》。滕王阁文化演艺发(fa)展有限公司副(fu)总经理龚磊说,2023年,观(guan)演人数达到30万(wan)人次,以25岁至40岁的(de)青(qing)年人为主。演员们也很年轻,不少为“千禧(xi)后”。王勃(bo)的(de)扮演者钟(zhong)奥大学毕业后选(xuan)择回到家乡,他为自己能演绎千古一序的(de)故事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岳阳楼(lou)旅(lu)游区还被列入第二(er)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lu)游消费集聚区名(ming)单。湖南省岳阳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副(fu)主任付淑华说,景区自2021年9月9日开始开放夜游,根据(ju)岳阳楼(lou)文化内涵专门编排了《岳阳楼(lou)传奇》《双公智答(da)》《小乔与周瑜》等音乐歌(ge)舞类节目。

作为武汉城市地标,夜晚的(de)黄鹤楼(lou)以另一种方(fang)式呈(cheng)现江城历史(shi)和荆楚文化。在“夜上(shang)黄鹤楼(lou)”主题游园活动中,游客可以欣赏主楼(lou)的(de)光影(ying)秀,在崔颢诗壁和诗碑廊感受诗意,也可以到鹅池看(kan)仙子曼妙(miao)起舞。

去年7月,黄鹤楼(lou)再推新玩法——朝游。游客最早7点半可入园,在讲解员的(de)带领下登上(shang)主楼(lou)游览,敲钟(zhong)祈福,最后在白云阁吃上(shang)一碗武汉的(de)特色早点热干面。这样,从“朝游”到夜游,黄鹤楼(lou)的(de)“打开方(fang)式”延长至14个小时,以此接(jie)待更多慕名(ming)而来的(de)宾朋。

程(cheng)遂营等专家认为,名(ming)楼(lou)不仅(jin)延伸了城市生活时空,丰富了城市文化景观(guan),也激活了城市发(fa)展活力。各地践行楼(lou)阁所蕴含的(de)登高望远的(de)精神,谱写着时代新篇章。

2023年,滕王阁景区总游客量超400万(wan)人次,创(chuang)下历史(shi)新高。同年,南昌成为“新晋网(wang)红城市”和“2023年中国十(shi)大旅(lu)游目的(de)地城市”。2024年2月4日,滕王阁景区北(bei)园正式对外免(mian)费开放。紧接(jie)着,总投(tou)资1.5亿(yi)元的(de)滕王阁景区“三还”及北(bei)扩工程(cheng)正式启动。

“历史(shi)上(shang)的(de)滕王阁,从来不是一座孤立无伴的(de)临江高楼(lou),而是一处以主阁为中心的(de)园林建筑群。扩建之后,滕王阁将成为更大范围的(de)开放式公园,并统筹港口还建、步道联通(tong)、景观(guan)营造,打通(tong)滨江步道,联通(tong)景区与老城,进一步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南昌市委(wei)常委(wei)、市委(wei)宣传部部长李松殿说。

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de)鹳雀楼(lou)也已(yi)成为国家4A级旅(lu)游景区,旅(lu)游年收入由最初的(de)400万(wan)元增长到2023年的(de)1300万(wan)元。站(zhan)在鹳雀楼(lou)上(shang)远眺(tiao),一派生机勃(bo)勃(bo)的(de)景象,黄河滩地经过(guo)改良种上(shang)了桃树、小麦(mai)、山药、莲菜(cai)。一块块鱼塘星罗棋布,智慧养殖的(de)黄河大鲤鱼销(xiao)往全国多地。天南海(hai)北(bei)的(de)垂钓者相聚在垂钓园,成为乡村振兴路(lu)上(shang)的(de)一道亮丽风景。(记者王学涛 姜淏然 袁(yuan)慧晶 熊琦 周楠(nan) 袁(yuan)月明)

发(fa)布于:北(bei)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