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东西问·尼山论坛|劳悦强:大学——个人与全球共同体何以成其大?,孔子何,中国,儒学
2024-07-15 05:46:51
东西问·尼山论坛|劳悦强:大学——个人与全球共同体何以成其大?,孔子何,中国,儒学

中新社山东曲阜7月12日(ri)电 题(ti):大学——个(ge)人与全球(qiu)共(gong)同体何以(yi)成其大?

——专访新加坡(po)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shou)劳悦强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史元丰(feng) 王宗汉(han)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凝(ning)聚于一(yi)篇(pian)《大学》之中,“大学之道”,千(qian)年流传,为世界所共(gong)有。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孔子(zi)何以(yi)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象征?儒学在世界文明对话进程中有何作用?“大学”之思(si)想如何为个(ge)人认(ren)识人类(lei)命运共(gong)同体提供(gong)智慧?在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tan)期间,新加坡(po)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shou)劳悦强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答以(yi)上问题(ti)。

视频:【东西问·尼山论坛(tan)】劳悦强:大学——个(ge)人与全球(qiu)共(gong)同体何以(yi)成其大?来源(yuan):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shi)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不(bu)同文明间对话交流的平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tan)以(yi)中国古代著名思(si)想家、教育家孔子(zi)的出生(sheng)地——尼山命名。孔子(zi)何以(yi)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象征人物?

劳悦强:孔子(zi)是(shi)中国历史上公认(ren)的圣人,也可谓中国文化的象征。有观点认(ren)为,孔子(zi)的地位因历代皇帝推崇而来,其实(shi),这有误解之嫌。孔子(zi)的弟(di)子(zi)宰我说:“以(yi)予观于夫子(zi),贤于尧舜远矣。”另一(yi)个(ge)弟(di)子(zi)有若又说:“圣人之于民,亦类(lei)也。出于其类(lei),拔(ba)乎其萃,自生(sheng)民以(yi)来,未有盛于孔子(zi)也。”换言之,孔子(zi)的伟(wei)大在于他的为人,在于他的思(si)想文化地位,不(bu)在于他的政治地位。

两千(qian)多(duo)年来,中国人觉得孔子(zi)了不(bu)起,尊崇他为“圣人”。然(ran)孟子(zi)云:“圣人,人伦之至也。”所谓“圣人”,其实(shi)指(zhi)的是(shi)做人的典范(fan),圣人并不(bu)是(shi)神。自汉(han)高祖(zu)始,皇帝认(ren)识到孔子(zi)为人的典范(fan),加以(yi)尊崇,并没有把(ba)孔子(zi)神化,孔子(zi)始终是(shi)“生(sheng)民”。

孔子(zi)也是(shi)人,但他活(huo)出了“人”之为“人”的典范(fan)。作为做人的典范(fan),孔子(zi)对世界上所有人都有参考意义。而对于任何一(yi)种文化同样(yang)如此。16世纪(ji)耶稣会教士来华,亲身经验了以(yi)孔子(zi)思(si)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这是(shi)他们跟(gen)中国士大夫和百姓接触的经验,而并非从(cong)皇帝那里听闻孔子(zi)之于中国思(si)想文化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的说法,认(ren)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shi)人类(lei)文明的“轴心时代”,其间世界各大文明中的宗教都先后在教义和信仰上出现哲学的突破,趋向理性化;而信仰者作为群体,也同时开始有鲜明的自觉意识,反省自身存在的意义。雅斯贝尔斯指(zhi)出,这是(shi)哲学领域一(yi)个(ge)划时代的转向,其关(guan)键(jian)时刻在于公元前500年,而他也把(ba)孔子(zi)和先秦(qin)诸子(zi)代表的中国思(si)想文化列入其中。从(cong)这个(ge)意义上讲,孔子(zi)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象征人物,是(shi)西方人最先明确提出的。“轴心文明”的说法至今在世界上依然(ran)有广泛影响(xiang)。

2024年7月10日(ri)晚(wan),山东曲阜金声玉振广场上演光影秀。当日(ri),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tan)在山东曲阜开幕(mu)。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海(hai)外儒学研究,当下较关(guan)注哪些议题(ti)?为什么会关(guan)注这些议题(ti)?在当今世界意义如何?

劳悦强:“儒学”的研究范(fan)围相(xiang)当大,西方学者通常都是(shi)从(cong)史学和哲学的角度(du)进行研究。史学方面,一(yi)般都是(shi)关(guan)于思(si)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研究,目(mu)前主流比较关(guan)心儒家士大夫作为一(yi)个(ge)群体对于地方吏治和文化的影响(xiang)。哲学方面则大多(duo)从(cong)比较哲学的立场,专注于儒家思(si)想作为美德伦理的研究,学者的意图似乎在于探讨儒家思(si)想作为一(yi)套(tao)伦理学,是(shi)否可以(yi)补救西方传统(tong)伦理学如效益主义和康德的义务伦理学的流弊。由于中国哲学在西方学术界仍然(ran)没有得到应有的正当性,海(hai)外的儒家思(si)想研究在西方社会中恐怕影响(xiang)有限,而儒学的社会文化史则可以(yi)增加学者对儒家地方吏治的认(ren)识,对认(ren)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很有帮助(zhu)。

中新社记者:今天,儒学在促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何种作用?

劳悦强:狭义的儒学只局限于哲学思(si)想一(yi)隅。广义的儒学包含(han)历史、文学、艺(yi)术、政治制度(du),乃至礼俗生(sheng)活(huo),可以(yi)称为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体呈现。局限于哲学思(si)想方面的儒学很容易流变为抽象的理论,在学术交流上固然(ran)有其方便和好(hao)处,但要领略儒家文化,观察(cha)人与人之间在生(sheng)活(huo)中的互动,则更为直(zhi)接切当,更有质感和实(shi)际内涵。人情味是(shi)儒家文化的精髓,但最简单亲切的人情味,很难用理论来体会。

儒学必须先建立本(ben)身的主体性,这项首要工作理所当然(ran)要由中国学者来承(cheng)担。正确恰当地了解儒家文化,才能称职地拥有宣扬(yang)儒学的话语权。同时,中国学者也必须虚心学习其他文化,以(yi)求得到同情的理解,“知己知彼”,这样(yang)才能真(zhen)正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中新社记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面对当下的全球(qiu)挑战,“大学”之思(si)想如何为个(ge)人认(ren)识人类(lei)命运共(gong)同体提供(gong)智慧?

劳悦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shi)“大学”的三纲领,主要思(si)想在于说明个(ge)体如何做到人之所以(yi)为人最好(hao)的模样(yang),同时照顾(gu)别人,共(gong)同成长。这是(shi)建立群体的基(ji)础,以(yi)及发展群体的切实(shi)做法和道理。能够充分(fen)发展自己,与他人共(gong)同成长,持续不(bu)断(duan),就是(shi)“至善”。与他人共(gong)同成长即是(shi)扩大自己,共(gong)同活(huo)出人类(lei)最好(hao)的世界,讲究这样(yang)的道理的学问就是(shi)无以(yi)尚之的学问,儒家称之为“大学”。

人之所以(yi)为人应有的模样(yang),中国古人称之为“人样(yang)”,这个(ge)说法今天仍然(ran)通用。儒家相(xiang)信,人人天生(sheng)都有“明德”,“明德”让(rang)人能够超(chao)越人的生(sheng)物性局限。人心好(hao)像一(yi)面明镜,但人的生(sheng)物性欲望会惹来局限自己的尘埃,如果不(bu)打扫,尘埃就会堆(dui)积(ji)在镜面上,镜子(zi)就不(bu)再明亮。要有“人样(yang)”,关(guan)键(jian)在于保(bao)持自己天生(sheng)的“明德”,让(rang)它晶莹发亮。“明德”好(hao)像灯泡的灯丝(si),生(sheng)活(huo)中的修行犹如电能,可以(yi)让(rang)灯丝(si)发光,但灯泡的表面需要干净,否则灯泡还是(shi)不(bu)能产生(sheng)照亮的作用。“明明德”是(shi)个(ge)体的人生(sheng)使命,如同灯泡的存在价(jia)值和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照明它的环境。

没有人是(shi)一(yi)座(zuo)孤岛,人与人必须和平相(xiang)处,才能“做人”,才能生(sheng)活(huo),这是(shi)由家庭而至更大的群体组织的共(gong)同生(sheng)活(huo)。在人与人相(xiang)处时,各自互相(xiang)扶持,帮助(zhu)对方做人。这就是(shi)所谓“亲民”。“亲民”应该作“新民”更有道理。“新民”就是(shi)让(rang)人焕然(ran)一(yi)新,提升为更好(hao)的人,更有“人样(yang)”,因此,《大学》又说:“苟日(ri)新,日(ri)日(ri)新,又日(ri)新”。人之所以(yi)能够这样(yang)过“日(ri)日(ri)新”的生(sheng)活(huo),因为上天赋予了他“明德”。

“明德”是(shi)一(yi)种天赋的明睿能力。一(yi)个(ge)人的心灵能够天天晶莹发亮,“日(ri)日(ri)新”,又能够帮助(zhu)跟(gen)自己有接触的人同样(yang)发亮,这就是(shi)所谓“平天下”。“平天下”就是(shi)人人都能够“明明德”,都能够互相(xiang)帮助(zhu)对方去一(yi)起“明明德”。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明明德”,天下岂不(bu)是(shi)就变成“人间天堂”了吗?这是(shi)儒家的洞见,也是(shi)儒家博(bo)大包容的理想。《大学》所讲的天下,即可视为今天的人类(lei)命运共(gong)同体。

中新社记者:您为何将“个(ge)人与全球(qiu)共(gong)同体何以(yi)成其大”作为参加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tan)的发言题(ti)目(mu)?有何深意?

劳悦强:可以(yi)想象,战国时代战事频仍,当时的儒家必然(ran)是(shi)从(cong)这个(ge)背景出发来提倡自身主张的。今天的世界也是(shi)硝(xiao)烟屡起,贸易纷(fen)争更是(shi)经年不(bu)断(duan)。如果战国时代的儒家来参加这次论坛(tan),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我以(yi)此为题(ti),目(mu)的就是(shi)要让(rang)儒家自身来发言,用21世纪(ji)的语言来传达古老儒家的观念。

儒家认(ren)为,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纷(fen)争,很多(duo)时候都由于个(ge)体不(bu)自觉地把(ba)一(yi)切都局限于自身的利益,而忽(hu)略了他人的存在,好(hao)比灯泡上蒙(meng)上了一(yi)层污垢,自身也不(bu)能发出最明亮的灯光。凡事都局限于自身的利益就是(shi)“小”。依《大学》的讲法就是(shi)没有能够“明明德”。忽(hu)视他人存在,自然(ran)也无法“亲民”和“新民”,最终世界也不(bu)可能达到“平天下”的境界。

事实(shi)上,忽(hu)视他人存在,连一(yi)家人的生(sheng)活(huo)都无法安宁。一(yi)家人要和谐生(sheng)活(huo),相(xiang)亲相(xiang)爱,自己强调本(ben)人的需要和感受的同时,必须也要尊重家人的存在,考虑家人的需要,体谅他们的感受。这是(shi)推己及人。《大学》称之为“絜矩之道”。孔子(zi)总(zong)结(jie)为“恕”。一(yi)旦能够推己及人,同一(yi)屋檐(dan)下的人就不(bu)再是(shi)孤零零的个(ge)体,而是(shi)一(yi)个(ge)和谐一(yi)体的家。

“平天下”才是(shi)“大”。唐代吴道子(zi)所作孔子(zi)像,画中固然(ran)只有孔子(zi)一(yi)个(ge)人,但孔子(zi)是(shi)拱手作揖(yi)。这其实(shi)正是(shi)儒家思(si)想具体而微的呈现——拱手作揖(yi)是(shi)行礼的动作,行礼是(shi)因为面前有他人存在,更重要的是(shi),孔子(zi)心中有他人存在。中国为礼仪之邦,自古以(yi)来就尊重他者的存在,加以(yi)礼敬(jing)。由此可见,儒家思(si)想首先重视个(ge)人,但同时也尊敬(jing)他人。只管个(ge)人是(shi)“小”,推己及人便是(shi)“大”。儒家讲“仁”。仁字的字形就是(shi)“二人为仁”,“仁”就是(shi)“大”,不(bu)仁就是(shi)“小”。

“大学”之道,不(bu)需要预设任何超(chao)自然(ran)的存在,也不(bu)需要任何神来保(bao)证可行,因此,任何人都可以(yi)从(cong)自身做起,推己及人,实(shi)践“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shi)人人都能昂首踏上的康庄大道。人类(lei)自身能够正确认(ren)识自己,看清楚“人样(yang)”的本(ben)真(zhen),人人能够活(huo)出这个(ge)本(ben)真(zhen),做个(ge)“真(zhen)人”,世界就自然(ran)会有和平的一(yi)日(ri),人类(lei)共(gong)同体可以(yi)变成“人间天堂”。(完)

受访者简介:

劳悦强。卞正锋(feng) 摄

劳悦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bo)士,现为新加坡(po)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shou),博(bo)士生(sheng)导师。研究涉及先秦(qin)诸子(zi)思(si)想、汉(han)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互融、宋明理学、中国叙事学、佛教讲经以(yi)及中国古代妇女(nu)史等。中文著作包括《文内文外——中国思(si)想史中的经典诠释》,英文著作则包括《剑桥中国史》第二册(六朝卷)中“清谈与玄学”一(yi)章。

【编辑:刘阳禾(he)】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