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国术震四方:百年黄埔史里的教官曾留下不朽的奥运会武术表演,金丽贵,中国,观众
2024-07-15 04:40:19
国术震四方:百年黄埔史里的教官曾留下不朽的奥运会武术表演,金丽贵,中国,观众

从1924年到2024年,奥运会(hui)再次回到巴黎。与此同时,今年也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回顾百年黄埔史,后来(lai)一度成(cheng)为该校教官的两名武术家,曾(ceng)亮相1936年柏林奥运会(hui),并进行了技惊四座的武术表演。

黄埔军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ge)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发轫于黄埔长洲岛,开(kai)枝散叶于全国各(ge)地,开(kai)创了中国革(ge)命的军事教育先河。该校历来(lai)重视(shi)武术教学与传承,史料记载,其成(cheng)立后即规定,“学生除平日练习(xi)实弹射击以外,总要精研劈刺术,以备与敌接近(jin)之(zhi)时,大展厥长”。

1936年柏林奥运会(hui)上,中国代表团在所有参赛项目上均(jun)未取得名次,武术表演却大放异彩,“博得三万余观众热烈赞誉,鼓掌(zhang)欢(huan)呼(hu)之(zhi)声,响彻云霄(xiao)”。归国后,这支国术队队员金(jin)丽贵、郑怀贤在黄埔军校任(ren)职武术教官,继续从事武术教育,塑造与百年黄埔、与广东的一段缘。多年后,金(jin)丽贵的弟子向(xiang)南都、N视(shi)频讲述了师父赴德(de)表演武术,以及(ji)生前关于奥运会(hui)的遗憾。

事实上,以百年黄埔为代表,武术在广东历史上占据非(fei)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历代武术名家辈出(chu),也为各(ge)类体育竞技比赛输送了大量人才。亮相东京奥运会(hui)的16岁广东滑板(ban)少女曾(ceng)文蕙,自小开(kai)始训练武术,曾(ceng)入(ru)选肇(zhao)庆市武术队。

1982年,北京北海公园,金(jin)丽贵(右(you)一)与弟子靳根省合影(ying)。受访者供图

走出(chu)国门

1936年6月26日,远赴德(de)国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hui)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乘坐(zuo)意(yi)大利“康梯浮地”号邮轮(lun)从上海黄浦港出(chu)发。作(zuo)为国术表演队成(cheng)员之(zhi)一,29岁的金(jin)丽贵也随船踏上旅欧之(zhi)途。

金(jin)丽贵,又名金(jin)石生,出(chu)生于1907年,被(bei)后人称为“武术一杰”。他少年时师从专职八旗子弟文武教师管世生,后考入(ru)河南国术馆,师从一代武术宗师、梅(mei)花拳第十二代掌(zhang)门人刘丕显,成(cheng)为少摩拳第二代掌(zhang)门人。抗战初(chu)期,金(jin)丽贵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担任(ren)上尉武术教官。

“先生一生不喜(xi)出(chu)风头(tou),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功夫(fu)深厚,沉稳内敛,正直善良(liang),很有修养,在全国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金(jin)丽贵弟子、西安传统拳法研学会(hui)会(hui)长靳根省,向(xiang)南都记者回忆起恩师的生平。

1936年2月2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hui)发出(chu)《国术预选简(jian)则》,“决定派男女选手(shou)六名参加世运(世界运动会(hui),即当时对奥运会(hui)的叫法)表演,借(jie)以宣扬(yang)吾国固有武道之(zhi)真价值”;凡报名者年龄自20岁起,35岁止;要求“国术表演,对于拳术及(ji)器械务须精,而且博。此外若兼擅摔角、弓箭、弹丸、踢毽(jian)等项者,为尤佳”。

据《出(chu)席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hui)中华代表团报告》记载,截至1936年4月30日,各(ge)省市报名参加国术预选者,共有男女25人。5月11日,预选在上海申园健身房举行。

后经选拔委员会(hui)开(kai)会(hui)讨(tao)论审定,选出(chu)了金(jin)丽贵、郑怀贤、温敬(jing)铭(ming)、张文广等6名男选手(shou)和(he)翟涟沅、傅(fu)淑云、刘玉华等3名女选手(shou)。

历经二十多天的海上颠簸,7月20日,中国代表团抵达威尼斯,并于23日乘车抵达柏林。

当时的报刊报道称,德(de)国报纸均(jun)刊载中国代表团抵德(de)一事,字(zi)里行间透露出(chu)“意(yi)想不到中国会(hui)有这许多选手(shou)参加世运”的惊奇,亦对中国代表团成(cheng)员及(ji)前来(lai)欢(huan)迎(ying)之(zhi)华侨所表现出(chu)的民族精神,表示钦佩与赞许。

1936年柏林奥运会(hui)期间,当地华侨欢(huan)迎(ying)中国代表团。

自抵达柏林第二日至8月1日奥运会(hui)开(kai)幕(mu)前,国术队在当地马不停蹄地进行各(ge)种表演活动。

7月24日,国术队应(ying)邀赴汉堡参加万国音乐(le)会(hui)表演。翌日,国术队在万国拳术表演台上表演拳术及(ji)刀枪剑(jian)叉等项十余分钟,金(jin)丽贵首(shou)位登台,表演了少摩拳。7月26日,国术队又参加汉堡万国体育团体游(you)行大会(hui),“沿途表演备受观众敬(jing)仰”。

7月30日、31日,国术队两度受邀表演,“令在场观看的德(de)国军人及(ji)各(ge)国运动学员叹为观止,使之(zhi)对中国传统运动开(kai)始有新的认识”。

8月11日,国术队在奥运会(hui)上正式表演,吸引三万余名观众。表演开(kai)始前,代表团在会(hui)场内播报了中国武术的历史及(ji)特点,并将译成(cheng)各(ge)国语(yu)言的《中国拳术之(zhi)概要》分发给在场观众,以便外国人更加系统地了解中国武术。

表演内容首(shou)先是太极操,次为各(ge)队员的单拳对练,再次为器械飞叉表演,共分20节,历时1小时,“博得三万余观众热烈赞誉,鼓掌(zhang)欢(huan)呼(hu)之(zhi)声,响彻云霄(xiao)”。

大放异彩

这届奥运会(hui)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所有参赛项目上均(jun)未取得名次。然而,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武术却大放异彩,向(xiang)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运动。

国术队在德(de)国停留了近(jin)两个月,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举行多场表演,中国武术轰动一时,风靡欧洲。

张文广与温敬(jing)铭(ming)的空手(shou)夺枪,刘玉华的双刀,金(jin)丽贵的少摩剑(jian)与九节鞭(bian),寇运兴的棍术,郑怀贤的飞叉,傅(fu)淑云的绵掌(zhang),翟涟沅的花拳,每次表演都令满场观众目不暇接,喝(he)彩欢(huan)呼(hu),队员们常常要谢幕(mu)十几次才作(zuo)罢。

《第十一届世界运动大会(hui)画报》对国术表演队的报道。

除了通过国术表演进行交流和(he)展示以外,国术队还专门印刷了刊物展开(kai)宣传。鉴于国术表演在各(ge)集会(hui)中颇受欢(huan)迎(ying),国术队特印制三种太极操刊物,每逢表演即赠与外国观众,便于他们对中国传统体育有更详细的了解。

同时,国术队还通过赠送武术用品的方式宣传中国武术。1936年8月18日,中国代表团设公宴(yan)招待全体选手(shou)及(ji)留欧学生,席间国术队除表演外,亦将剩余的太极操刊物留存于中国驻德(de)大使馆,供日后转赠各(ge)国图书馆及(ji)外宾。

靳根省说,金(jin)丽贵生前常教育弟子做人做事要低调谦虚(xu)。他向(xiang)南都记者分享了一则金(jin)丽贵在德(de)国期间的小插曲(qu):“师父除了正式比赛和(he)在柏林奥运会(hui)期间,为了国家民族尊严愤而向(xiang)洋人提出(chu)挑战外,从未向(xiang)他人比武动手(shou),也不接受他人的挑战。”

原来(lai),在一次表演结束(shu)后,金(jin)丽贵遇到了一名来(lai)自丹麦的欧洲击剑(jian)冠军挑衅,对方看过金(jin)丽贵的剑(jian)术表演后,通过翻(fan)译传话,认为“少摩是花架子,纯属(shu)表演,毫无实用,与西方的剑(jian)无可比性”。

一向(xiang)不好与人争辩(bian)的金(jin)丽贵,听闻(wen)此言,心中火起,为了捍卫国家荣誉和(he)民族尊严,当即提出(chu)比武挑战。岂料二人交手(shou)时,丹麦选手(shou)还未回过神来(lai),便已处于劣势,最后只(zhi)好认输。

另一位国术队队员寇运兴也与一名不服气的芬兰拳击手(shou)交手(shou),并以迅雷(lei)不及(ji)掩耳之(zhi)势,一招制敌。当时对方扬(yang)言“如(ru)果不敢与之(zhi)交手(shou),中国就贴出(chu)海报认输”,寇运兴说:“我个人胜负事小,为祖国争气事大。”几日后,又有一名英国拳击手(shou)提出(chu)挑战,同样败在寇运兴手(shou)下。

靳根省告诉南都记者,金(jin)丽贵生前滴酒不沾的习(xi)惯(guan)也是受此次德(de)国之(zhi)行影(ying)响。“当时受东道主的邀请,先生在宴(yan)会(hui)上多喝(he)了几杯酒,回想起来(lai)赛前不应(ying)喝(he)酒,他认为喝(he)酒影(ying)响了自己的情绪控制和(he)剑(jian)术发挥。如(ru)不喝(he)酒,少摩剑(jian)法应(ying)发挥得更好。”

此后,金(jin)丽贵滴酒不沾。“这也看出(chu),先生自我约束(shu)之(zhi)严,性格之(zhi)刚”,靳根省说。

黄埔精神

南都记者梳理相关资(zi)料发现,这支国术队归国后,队员金(jin)丽贵、郑怀贤均(jun)来(lai)到黄埔军校任(ren)武术教官,继续从事武术教育工作(zuo)。

回国之(zhi)初(chu),金(jin)丽贵在开(kai)封省立初(chu)中担任(ren)武术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bao)发,金(jin)丽贵携妻子、岳母先在洛(luo)阳短暂停留,后准备撤往兰州,途经西安便留了下来(lai)。

1938年8月,金(jin)丽贵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担任(ren)上尉武术教官,教习(xi)学生劈刺格斗。

队中的郑怀贤也加入(ru)了黄埔军校,担任(ren)少校武术教官。1938年11月,黄埔军校迁抵成(cheng)都,郑怀贤随军校来(lai)到成(cheng)都。据《黄埔军校第十七期》(1940年-1942年)资(zi)料记载,郑怀贤从此在这里定居。

南都记者查询史料发现,当年的军队和(he)军校非(fei)常重视(shi)武术教育。据记载,上世纪初(chu)期,为了强化士兵的身体素质和(he)白刃对抗技术,军队的军事教官经常在训练中传授武术招式。

如(ru)西北军的冯玉祥(xiang)在训练士兵时,就经常让士兵操练大刀;再如(ru)黄埔军校成(cheng)立后规定,“学生除平日练习(xi)实弹射击以外,总要精研劈刺术,以备与敌接近(jin)之(zhi)时,大展厥长”。

上世纪70年代末(mo)至80年代初(chu),金(jin)丽贵先后被(bei)聘为陕西省武术挖掘整理办公室顾问,西安市武术协会(hui)副(fu)秘书长,陕西省柔(rou)道教练、散打教练、击剑(jian)教练、骊山武馆名誉馆长等职,为陕西省武术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金(jin)丽贵习(xi)武照片。受访者供图

而奥运会(hui)始终是他心中挂牵(qian)之(zhi)事。靳根省告诉南都记者,金(jin)丽贵晚年常发言感(gan)慨:“何时中国能举办一次自己的奥运会(hui)?何时中华武术能够成(cheng)为奥运会(hui)的正式比赛项目?不知我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1989年7月,金(jin)丽贵因病(bing)去世。

他曾(ceng)工作(zuo)过的黄埔军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ge)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培养了大批杰出(chu)的军事和(he)政(zheng)治人才。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成(cheng)立于1924年6月16日,因校址(zhi)设在广州黄埔,人们习(xi)惯(guan)称之(zhi)为“黄埔军校”。

据《西安文史资(zi)料》记载,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成(cheng)立于1938年春(chun),其前身为黄埔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1938年上半(ban)年至1939年末(mo),学生人数约有一万五千多名。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该分校奉命裁撤,未毕业的学员并入(ru)成(cheng)都本校继续学习(xi)。后来(lai)因考虑到方便训练该分校学员,1946年1月,在该分校原址(zhi)成(cheng)立西安督训处,继续负责(ze)训练。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自建校之(zhi)日起,黄埔军校就与国家和(he)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爱国、革(ge)命”黄埔精神的激励下,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ge)命作(zuo)出(chu)了重要贡献。

黄埔军校学生表演武术劈刺。黄埔军校旧址(zhi)纪念(nian)馆供图

百年黄埔,薪火相传。黄埔军校旧址(zhi)纪念(nian)馆的展览中,至今依(yi)然展示着一张上世纪学生表演武术劈刺的照片,“当时表演武术的主要是军校国技团,表演的内容有:二人互斗,一人徒手(shou),一人持刀;棍械对击;刀棍对击;叉登对击;六棍对击;杀棍法;刺棍法等”。

穿过岁月的长河,昔日金(jin)丽贵与学生共同学习(xi)、训练、生活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事实上,以黄埔军校为代表,包(bao)括广东武术在内的中国武术,自1936年走出(chu)国门、在柏林奥运会(hui)上大放异彩后,于近(jin)百年间迅速发展。在广东,大量人才出(chu)现在武术竞技比赛之(zhi)中,更有不少外国人前来(lai)拜师学艺。武术文化在中外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逐步(bu)成(cheng)为中华优秀(xiu)传统文化走向(xiang)世界被(bei)认知、认可、认同的缩(suo)影(ying)。

如(ru)今,武术已成(cheng)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hui)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精神持续闪(shan)耀世界。对于曾(ceng)经的黄埔教官金(jin)丽贵而言,这或许是迟到的圆梦。

“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记”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ming)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xiang)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张倩寒(han)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张倩寒(han) 实习(xi)生 余昕红

发布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