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西藏|“衣”脉相承 非遗“织”出美好生活,珞巴族,布料,服饰
2024-07-15 08:54:51
“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西藏|“衣”脉相承 非遗“织”出美好生活,珞巴族,布料,服饰

七月盛夏,位于西藏林芝市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林海苍(cang)翠(cui)、云雾缭绕。年过五旬的珞巴族大姐亚依席地(di)而坐,双(shuang)脚紧(jin)贴踏板,双(shuang)手和梭子在织布间来回穿(chuan)梭,犹(you)如弹奏般灵活,织布机时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一拨一梭之间,一块(kuai)利用传统工艺织成的红色布料即将完工。

亚依是米林珞巴族服饰“非物质文(wen)化遗产”传承(cheng)人,在家中排行老小,9岁便开始(shi)跟着母亲学习织布。

“我(wo)们喜欢佩戴彩(cai)珠、海贝这些装(zhuang)饰品,红色和黑色是最为经典的颜色。”拿起一件男装(zhuang)模型,亚依向记者介绍(shao),珞巴族的男士套装(zhuang)叫“纳木(音译)”,一件衣服需要6至8米的布料,一个人需要织3至4天。

珞巴,藏语意为“南方人”。珞巴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米林市、墨脱县(xian)和察(cha)隅县(xian)等地(di)。珞巴族服饰由早期的采集(ji)、狩猎服装(zhuang)演变而来。根据习俗,珞巴族女装(zhuang)的“加崩”(围(wei)裙)“里(li)搜”(脚套)等均(jun)由绵羊毛织成;男装(zhuang)“纳木”(套装(zhuang))的原材料则以山羊毛为主。

2008年,米林珞巴族服饰被(bei)列入国家级(ji)第二批非物质文(wen)化遗产名录。

“在把布料缝(feng)起来之前,我(wo)们会用脚把它踩得紧(jin)紧(jin)的。这样以前的人出去打猎、干活,就算遇(yu)到下雨也不怕(pa)了(le)。”亚伊边笑着边用双(shuang)脚演示。

近(jin)年来,西藏有序(xu)推进非遗保护传承(cheng)工作。截至目前,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173家,直接吸纳脱贫人数2324人,带动就业人数5738人,年均(jun)收入3.7万(wan)余元(yuan)。

亚依告(gao)诉记者,以往珞巴族没(mei)尝试过的围(wei)巾、钱包等品类,现在款式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通过织布技(ji)术(shu),她每年能增(zeng)收8000元(yuan)左右。雪域仙境之中,越来越多的“亚依们”坚持传承(cheng)传统技(ji)艺,不仅织出了(le)原汁(zhi)原味的经典华服,也不断织就着幸(xing)福美好的“新生活”。(唐维红 陈曦 刘凡 申佳平 赵晨)

(责(ze)编:旦增(zeng)卓色、吴雨仁(ren))

发布于:北(bei)京(jing)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