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广告宣传天花乱坠、收费不透明设陷阱,无资质网贷中介藏风险,借贷,App,信息
2024-07-07 08:45:16
广告宣传天花乱坠、收费不透明设陷阱,无资质网贷中介藏风险,借贷,App,信息

“只(zhi)需上传身份证照片(pian),马上就(jiu)可以放款”“0息借一周”“无(wu)手续费”“无(wu)其他任何费用”……急需用钱的江西人(ren)李灵(化名)在刷短视(shi)频时看到这样一则(ze)借贷(dai)广(guang)告,立即点击链接,根据页面提示下载(zai)了“××行”App。

注册、登录、填写完个人(ren)信息后,李灵提交(jiao)了7000元(yuan)的借款额度,系统随后显(xian)示,“资金来源:由××消费金融放款”。点击确认后,没过多长时间,李灵便收到了借款,同时还收到了“××行”App额外(wai)生成的一张790元(yuan)担保(bao)费用账单,和一张月还款明细表——每月还款895元(yuan),年利率远(yuan)高于国(guo)家标准(zhun)。

“这些信息‘××行’App都没有提前告知我,要不然我也不会借款。更(geng)何况他们(men)还在广(guang)告中宣称(cheng)‘无(wu)手续费’‘无(wu)其他任何费用’,这不是骗人(ren)吗?!”李灵懊(ao)恼地说道。

记者查询“××行”App相关信息发现,其经营范围并未包括金融信息服(fu)务,也未实质明确其为“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

现实中,类似的平台(tai)不在少数,被骗的消费者也不少。中国(guo)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fu)务保(bao)障(zhang)平台(tai)消费保(bao)相关数据显(xian)示,2023年以来,该平台(tai)共收到网贷(dai)相关投诉46053件(jian),涉诉金额高达6.37亿(yi)元(yuan)。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平台(tai)通(tong)常不具备相关资质,却(que)宣称(cheng)自己(ji)为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以信息审核费、管理费、服(fu)务费等名义收取费用,有意隐瞒超高利率,存在“砍头息”等现象,收费不透明、设置种种陷阱,不少年轻人(ren)因缺乏金融知识被骗。

受访专家指出,近年来,受金融强监管的影响,我国(guo)网贷(dai)行业加速洗(xi)牌、进一步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无(wu)资质网贷(dai)中介通(tong)过极具吸引力的广(guang)告包装,利用监管漏(lou)洞进行非法活动,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这些无(wu)资质平台(tai)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活动。

专家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机构进行严厉查处,以维护市场秩序(xu)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在选择(ze)网贷(dai)服(fu)务时注意查看其经营范围是否(fou)合规,避免掉(diao)入非法金融活动的陷阱。

虽不具备相关资质,却(que)在开展金融服(fu)务

“额度上限高达20万元(yuan)”“快至5秒到账,自动审批,极速放款”“0抵押,凭身份证即可申请(qing)”……在网络平台(tai)上,这种看起来极具吸引力的网贷(dai)广(guang)告屡见不鲜,但背(bei)后往往隐藏着(zhe)诸多风险。

记者注意到,一些社交(jiao)平台(tai)、短视(shi)频平台(tai)的信息流广(guang)告如(ru)今(jin)已成为网贷(dai)中介获得客户的主阵地。其中,不少网贷(dai)广(guang)告链接的网页往往存在诱导用户借款的内容,其背(bei)后的公司(si)主体在资质和资金方面存在诸多疑点。

根据《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经营范围内明确标注“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字样,以体现其业务性质和经营范围。

但记者调查发现,现实中,一些机构在经营范围中并未明确标注相关字样,却(que)打(da)着(zhe)“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机构”的旗号,冠以“××科技公司(si)”“××信息技术公司(si)”的名头,进行相关金融服(fu)务。其普遍以“零门槛(kan)”“审批快”为卖点,单笔额度多在几千元(yuan),主要针(zhen)对现金流水(shui)平较低,难以通(tong)过传统信用卡或合规小贷(dai)平台(tai)等资质审核的用户,号称(cheng)“为用户资金周转提供便利”。

以“××分期”App为例,该平台(tai)的主办公司(si)为上海一家科技公司(si)。该公司(si)的注册资金虽高达1000万元(yuan),但实际(ji)缴纳的资金仅(jin)有19万元(yuan),且(qie)其经营范围未包括金融业务或金融信息服(fu)务,也未明确标注“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字样。

有网友在其评论区留言:“这样的公司(si)资质和资金状况,无(wu)疑让人(ren)对其在保(bao)障(zhang)消费者个人(ren)隐私信息安全方面的能力产生严重质疑。”

在“××钱包”App中,记者看到,其主办公司(si)为深(shen)圳一家科技公司(si),号称(cheng)是“为年轻人(ren)打(da)造的一款互联网钱包,致力于为广(guang)大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金融科技服(fu)务”。

该App在介绍中称(cheng):最高额度20万元(yuan),使用手机号+身份证即可迅速获得信用额度;年利率(单利)7.8%-36%,支持多种还款途径;高效率放贷(dai),快至30秒审批、60秒放款。

记者通(tong)过企业信息查询工具查询发现,这家公司(si)为小微(wei)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yuan),无(wu)实缴资金记录,其经营范围并未标注与(yu)金融业务或网络借贷(dai)中介相关的项(xiang)目(mu)。该公司(si)官网显(xian)示,目(mu)前该App累(lei)计注册用户6200万名,累(lei)计授信金额389亿(yi)元(yuan),自动审核率100%。

网贷(dai)App“×××借款”,运营主体为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i)。该App在介绍中称(cheng),致力于通(tong)过互联网技术为借贷(dai)双方提供安全便捷的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服(fu)务。但企业信息查询工具显(xian)示,该公司(si)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guang)和应用服(fu)务业,经营范围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cong)事(shi)金融信息技术外(wai)包服(fu)务”等,但也未明确标注“网络借贷(dai)信息中介”等字样。

此外(wai),还有不少机构以提供“金融业务流程外(wai)包服(fu)务”为由开展借贷(dai)业务,但其注册的经营范围并不含有“金融业务”或“金融信息服(fu)务”等字样。

北京国(guo)舜律师事(shi)务所主任林小建指出,这类无(wu)资质的网贷(dai)中介,往往利用法律和监管漏(lou)洞,以极低的成本开展网贷(dai)业务,不仅(jin)给借款人(ren)带来巨大风险,还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xu)。

据招联首席研究(jiu)员董希淼介绍,网络贷(dai)款的从(cong)业主体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si)、汽车金融公司(si)、信托公司(si)等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dai)款公司(si)、商业保(bao)理公司(si)等地方金融组织。如(ru)果不具有上述资质,那么从(cong)事(shi)网络贷(dai)款业务就(jiu)是违法的。部分平台(tai)借用、冒用其他机构的资质,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征(zheng)信不好也可贷(dai)款,不良中介实施诈骗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还有一种“AB贷(dai)”,又称(cheng)“人(ren)情世故贷(dai)”。借款人(ren)分为A、B两个角色,其中A是初始借款人(ren),资质较差,无(wu)法办理银行贷(dai)款。一些不良网贷(dai)中介宣称(cheng)“征(zheng)信不好也可以办理贷(dai)款,我们(men)公司(si)会专门针(zhen)对您的实际(ji)情况制定贷(dai)款方案”,让A找到一个自身资质较好的B作为担保(bao)人(ren)、收款人(ren)、加分人(ren)。

具体操作时,中介会使用B的手机以查征(zheng)信等为由,要求B配合刷脸等操作,并让B在贷(dai)款合同等资料上签字,实际(ji)上却(que)是以B的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qing)贷(dai)款。这样一番操作后,B成了真正的借贷(dai)人(ren)。由于B征(zheng)信良好,即使没有中介,也能通(tong)过正规途径自行办理贷(dai)款,因此网贷(dai)中介实际(ji)上是利用借款人(ren)A急需贷(dai)款的心理,“空手套白(bai)狼”骗取手续费。

“我国(guo)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不少从(cong)业机构将消费金融异(yi)化为不规范的‘现金贷(dai)’业务。”董希淼说,这样极易将资金发放给不合适的申请(qing)人(ren),且(qie)对借款用途和流向缺乏监督(du)。

董希淼分析,因不规范的“现金贷(dai)”借款门槛(kan)较低,加上一些平台(tai)夸大宣传和诱导,导致金融知识匮乏、法律意识不强的群体盲目(mu)借贷(dai),一旦出现逾期无(wu)力偿还,很可能不断地从(cong)其他平台(tai)借款还上之前的借款,陷入恶(e)性循环。

“现实中,有的平台(tai)只(zhi)顾(gu)盲目(mu)扩张,根本就(jiu)没有建立有效的风控体系,对贷(dai)后催(cui)收较为依赖。由于客户数量大、笔数多且(qie)遍布全国(guo),因此催(cui)收往往委托第三方公司(si)处理,而这些公司(si)人(ren)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暴力催(cui)收现象。”董希淼说。

记者梳(shu)理公开资料发现,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利用无(wu)资质网贷(dai)中介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甚至衍生出了投资理财(cai)类诈骗手法——先以“无(wu)抵押”“无(wu)担保(bao)”“秒到账”“不查征(zheng)信”等作为幌子,吸引受害人(ren)下载(zai)虚假贷(dai)款App或登录虚假贷(dai)款网站,再让受害人(ren)以“手续费”“刷流水(shui)”“保(bao)证金”“解冻费”等名义交(jiao)纳各种费用。收到钱后便关闭虚假贷(dai)款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ren)拉黑。

不久(jiu)前,王某就(jiu)遭遇了这样的贷(dai)款诈骗。当时,急需用钱的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cheng)可以给他网络贷(dai)款,于是他按照要求下载(zai)了指定App并进行实名认证,系统显(xian)示其有2万元(yuan)贷(dai)款额度。当他将2万元(yuan)提现到银行卡时,系统提示银行卡号有一位数字输(shu)入错(cuo)误,账户已被冻结。

王某随即联系该App内的客服(fu),询问解决办法。客服(fu)称(cheng),需要支付贷(dai)款金额的20%作为贷(dai)款保(bao)证金才可以解冻,其转账3次,合计转账4000元(yuan)。次日,王某又接到一陌生电话询问其是否(fou)需要贷(dai)款,并以同样的理由让他向对方多次转账1.8万元(yuan)。王某这才察觉被骗,遂报警。

林小建提醒,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jian)推销行为要保(bao)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ren)重要信息。任何声称(cheng)“无(wu)抵押、无(wu)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平台(tai)都存在较大风险;如(ru)果需要先转账交(jiao)费,那无(wu)疑是诈骗。

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辨别能力

针(zhen)对非法放贷(dai)行为,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积(ji)极推进治理。

2019年9月,中国(guo)互联网金融协(xie)会发布的《关于网络借贷(dai)不实广(guang)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指出,一些网贷(dai)机构通(tong)过短视(shi)频平台(tai)等新(xin)媒体渠道发布不实广(guang)告,其中涉嫌营销违规产品,宣传违规活动,要求“坚持合规审慎经营,不违规宣传和发布不实广(guang)告”。

中国(guo)人(ren)民银行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tong)知》明确,金融产品或金融服(fu)务经营者进行金融营销宣传,应当具有能够证明合法经营资质的材(cai)料,以便相关金融消费者或业务合作方等进行查验。证明材(cai)料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许可证、备案文(wen)件(jian)、行业自律组织资格等与(yu)金融产品或金融服(fu)务相关的身份资质信息。金融产品或金融服(fu)务经营者应当确保(bao)金融营销宣传在形式(shi)和实质上未超出上述证明材(cai)料载(zai)明的业务许可范围。

2023年12月,国(guo)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不法贷(dai)款中介风险 规范金融营销行为的公告》,提醒市民警惕不法贷(dai)款中介严重危害,同时表示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金融营销活动等。

针(zhen)对网贷(dai)中介乱象频发,多地开展专项(xiang)整治行动。上海监管部门2023年以来持续推进专项(xiang)治理行动,严厉打(da)击贷(dai)款诈骗、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今(jin)年年初,上海警方还以涉嫌诈骗罪的名义查封了苏(su)州2家、无(wu)锡1家不法贷(dai)款中介机构。

受访专家指出,在整治行动中,大量非法网贷(dai)平台(tai)被查处和关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ru),一些平台(tai)的投资者和借款人(ren)分散(san)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中,监管难度较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规避监管。

“一些平台(tai)的经营范围模(mo)糊不清,甚至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这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准(zhun)确判断其业务性质和风险状况。”林小建说,一些平台(tai)缺乏必(bi)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机制,也会导致借款人(ren)难以了解公司(si)的真实运营情况和潜在风险。

林小建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借贷(dai)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da)击无(wu)资质网贷(dai)中介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消费者要选择(ze)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fu)务,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fou)具备经营资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林小建说。

董希淼认为,当务之急是通(tong)过多方共同努(nu)力,采取疏堵并举(ju)等措施,加强清理整顿,让消费金融回归正道,良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消费金融从(cong)业机构应严格持牌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敬畏(wei)风险、敬畏(wei)法律、敬畏(wei)专业,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行稳(wen)致远(yuan)。

董希淼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警示,引导其根据目(mu)前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进行适度消费和借贷(dai);增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方式(shi)多元(yuan)化、有效性,着(zhe)重加强风险认知能力培养,提高识别欺诈性借贷(dai)和违法违规金融行为的能力。

发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