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北疆大地展新姿——内蒙古同心共奏和谐曲,发展,民族,乌伊
2024-07-15 05:34:30
北疆大地展新姿——内蒙古同心共奏和谐曲,发展,民族,乌伊

这里是(shi)流淌着民族大爱的沃(wo)土,“齐心协力建包(bao)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dong)人故事,诉(su)说着各(ge)民族共同团结奋(fen)斗的光荣传统;这里是(shi)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长(chang)城沿线的文物、万里茶道的遗(yi)迹见证着各(ge)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yi)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这里是(shi)祖国的“北大门”,构筑起我(wo)国北方重(zhong)要生态(tai)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li)的第一(yi)个省级(ji)民族自治区,2400万各(ge)族儿女共同的家园(yuan)。2023年(nian)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shi)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shi)民族地区各(ge)项(xiang)工作的主线”,指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tai)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tiao)主线。

新征程上,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guan)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si)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具体落实到各(ge)项(xiang)工作中,推进各(ge)民族共同团结奋(fen)斗、共同繁荣发展。

经济活力增强 民生福祉(zhi)提(ti)升

37岁的牧民乌伊(yi)汗住在中蒙边境(jing)上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县(xian)城距离她家100公里远,最近的邻居也在3公里外。

然而,空间距离并未阻碍她走向现代化的步伐。生活在草原深处的乌伊(yi)汗,在短(duan)视频平台上有14万粉丝。天南海北的人们,每(mei)天通过手机屏幕的微小窗口就(jiu)能看到她讲述草原趣(qu)事,而乌伊(yi)汗也因互联网接触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

“我(wo)们牧民祖祖辈(bei)辈(bei)以畜(chu)牧业为生。过去,草原生活比较闭塞,如今一(yi)切都发生了改变(bian)。”乌伊(yi)汗说,现在的边境(jing)草原虽依旧人烟(yan)稀少,却充满活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蒙古族牧民乌伊(yi)汗(右二)在苏尼特草原上骑马(2023年(nian)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zhe) 连振 摄

为改善(shan)农牧民的通信条(tiao)件,我(wo)国近年(nian)来着力加快农村及边远地区宽带网络(luo)覆盖。目前,内蒙古行政村宽带通达率达100%,并不断向零星分布的牧家延伸(shen)。

发展是(shi)解决民族地区各(ge)种问题的总钥匙(chi)。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geng)加注重(zhong)保障和改善(shan)民生,补(bu)齐民生短(duan)板,增进民生福祉(zhi),让(rang)各(ge)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dong)、在身边。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蒙古族牧民乌伊(yi)汗给小黄羊“蹦泼来”喂牛奶(2022年(nian)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zhe) 连振 摄

内蒙古自治区相关(guan)负责人说,内蒙古将改善(shan)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jiao)点,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ge)族群众(zhong)。如今,12个盟市所(suo)在地都通了高速公路、103个旗县(xian)区都通了一(yi)级(ji)以上公路。各(ge)族群众(zhong)无论是(shi)在边陲小镇、还是(shi)在偏远牧区,都能就(jiu)近上学、看病,智能家电、宽带网络(luo)、快递进入草原深处,手机放牧、拍(pai)短(duan)视频成为农牧区群众(zhong)的新时尚(shang)。

稳定的电力、便捷的交通、畅(chang)通的网络(luo),让(rang)牧民孟克巴雅尔家世代放牧的天然草场变(bian)身成为现代感十(shi)足的科技牧场。

孟克巴雅尔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草场,装有太阳能高清摄像头(tou),人坐在家里便能将方圆几公里的动(dong)态(tai)尽收眼底;牛羊走近饮水(shui)槽,红外感应装置就(jiu)会自动(dong)放水(shui);网上开设的民族团结超市,销售着周边30多户各(ge)族牧民的农畜(chu)产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牧民额尔敦达来在家中通过监控查看牲畜(chu)情况(2023年(nian)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zhe) 贝赫 摄

在安定团结的沃(wo)土上,内蒙古立(li)足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在高质(zhi)量发展的赛道奋(fen)力奔跑。

精心打造(zao)8大产业集群和16条(tiao)重(zhong)点产业链,一(yi)批具有成长(chang)潜力、发展后劲的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一(yi)些主导产业在全国有了一(yi)席之地,伊(yi)利、鄂尔多斯等品牌(pai)走出国门……

2023年(nian),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值3个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第七。

当前,内蒙古加快发展新质(zhi)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xing),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dong)力,发展成果惠及各(ge)族群众(zhong)。

乐队成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牧民道尔吉的蒙古包(bao)前跳舞(2023年(nian)10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zhe) 贝赫 摄

相处亲如一(yi)家 共筑精神家园(yuan)

“小燕(yan)子穿花(hua)衣,年(nian)年(nian)春天来这里……”在包(bao)头(tou)钢铁集团的展陈馆中,播放着这首人们熟(shu)悉的儿歌。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曲(qu)的创作背景就(jiu)是(shi)“齐心协力建包(bao)钢”。20世纪50年(nian)代,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ge)地8万多名各(ge)族儿女支援包(bao)钢建设,开创了新中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在包(bao)钢集团拍(pai)摄的稀土钢板材(2024年(nian)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zhe) 李志(zhi)鹏 摄

得益于党中央一(yi)以贯(guan)之的支持,内蒙古从一(yi)穷二白走向繁荣富裕。内蒙古一(yi)直教(jiao)育引导各(ge)族干部群众(zhong)坚定不移拥护党的领导,在主题教(jiao)育中融入延伸(shen)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gen)党走”群众(zhong)教(jiao)育实践活动(do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chang)远和根本的是(shi)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ge)民族共有精神家园(yuan)。

内蒙古兴(xing)安盟红城小学的学生在上手工课(2024年(nian)6月24日摄)。新华社发(赖志(zhi)强 摄)

内蒙古融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chang)城文化等于一(yi)体,打造(zao)北疆文化品牌(pai),深入挖掘内蒙古大地上各(ge)民族团结奋(fen)斗、守望相助等“一(yi)起走过”“一(yi)起走来”的历史史实,生动(dong)展现各(ge)民族交往交流、共生共享等“一(yi)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将其作为弘扬(yang)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zhong)要载体。

盛夏时节,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yi)中旗库伦苏木草原上,马头(tou)琴激昂,长(chang)调悠扬(yang),各(ge)族农牧民在草地上围坐一(yi)圈,兴(xing)致勃勃地欣赏歌舞表演。这是(shi)当地乌兰牧骑为农牧民带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惠民演出。

“我(wo)们根据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编创小戏、歌舞,全方位展现各(ge)族人民共同团结奋(fen)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风貌,并将这些文艺作品送到田间地头(tou)、草原牧区。”察哈尔右翼(yi)中旗乌兰牧骑队长(chang)王晓(xiao)说。

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进社会建设,创造(zao)各(ge)族群众(zhong)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tiao)件,让(rang)各(ge)族群众(zhong)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

居民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临潢家园(yuan)社区文体活动(dong)大厅跳舞(2024年(nian)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zhe) 李志(zhi)鹏 摄

在生活着13个民族的赤峰市松山区兴(xing)安街(jie)道临潢家园(yuan)社区,最热闹的地方就(jiu)是(shi)“民族团结之家”。在这个社区居民活动(dong)大厅里,展示(shi)着居民们的民族服饰、孩子们的“爱祖国”主题绘画作品,各(ge)族居民经常聚在一(yi)起,挥毫泼墨、切磋棋艺、分享美食,其乐融融。

“针(zhen)对社区多民族聚居的实际,社区党委(wei)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ge)族群众(zhong)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jing),促进各(ge)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临潢家园(yuan)社区党委(wei)书记吴(wu)晓(xiao)华说。

各(ge)族儿女携手 筑牢生态(tai)屏障

“统筹山水(shui)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yi)个‘沙’字。”2021年(nian)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进一(yi)步加强生态(tai)治理提(ti)出要求。

党的十(shi)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每(mei)次,都会讲到筑牢生态(tai)安全屏障。筑牢我(wo)国北方重(zhong)要生态(tai)安全屏障,是(shi)内蒙古必(bi)须牢记的“国之大者(zhe)”。

紧紧围绕这一(yi)战略定位,内蒙古深入实施(shi)一(yi)系列国家重(zhong)点生态(tai)工程,各(ge)族干部群众(zhong)一(yi)道战黄沙、植新绿。近10年(nian)来,自治区累计造(zao)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首位,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减(jian)少6000多万亩,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bian)。

在内蒙古阿拉善(shan)盟阿拉善(shan)左旗拍(pai)摄的乌兰布和沙漠(2022年(nian)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zhe) 贝赫 摄

科尔沁(qin)沙地南缘的通辽市奈曼旗白音(yin)他拉苏木包(bao)头(tou)嘎查,曾经随处可见的白沙子上,如今长(chang)满郁郁葱葱的黄柳。这是(shi)牧民宝秀兰带领乡亲们治沙近30年(nian)的成果。

1993年(nian),宝秀兰嫁到包(bao)头(tou)嘎查。那时候,流沙常把院墙掩埋,种下的农作物常遭风沙侵袭,一(yi)年(nian)只能勉(mian)强养一(yi)头(tou)牛,生活拮据。1995年(nian),她开始承包(bao)沙地种树,后来带领乡亲们机械化、规模化造(zao)林,近30年(nian)来累计治沙造(zao)林6万多亩。

生态(tai)越来越好,包(bao)头(tou)嘎查牛羊养殖数量也合(he)理提(ti)升。农牧民主要养牛、羊和骆驼(tuo),年(nian)人均纯(chun)收入1.5万元左右。

包(bao)头(tou)嘎查居民有蒙古族,也有汉族。“乡亲们一(yi)起治沙造(zao)林,互帮互助,相处得比亲戚还亲。”宝秀兰说,“现在环境(jing)变(bian)好了,生活富裕了,邻里更(geng)和谐了。”

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线防沙治沙项(xiang)目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2024年(nian)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zhe) 连振 摄

当前,内蒙古已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尔沁(qin)沙地是(shi)主战场之一(yi)。宝秀兰正跟(gen)乡亲们在当地最难治理的一(yi)块沙地上播种绿色。“我(wo)们大家齐心协力,一(yi)定能尽早歼(jian)灭这片沙地。”宝秀兰坚定地说。

在生态(tai)文明建设中,内蒙古依靠(kao)各(ge)民族共同努(nu)力实现人与(yu)自然和谐共生。

经过春季45天的休养生息,夏季的呼伦贝尔草原洋溢着生机与(yu)活力。广袤的草原犹如一(yi)张无垠的绿毯(tan),铺展在蓝天白云下,一(yi)群群牛羊悠闲地吃着草,构成一(yi)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整个春天,牛羊都要在棚舍里圈养。虽然劳动(dong)强度会变(bian)大,但能换来草原生态(tai)的改善(shan),辛苦一(yi)些也值得。”呼伦贝尔市鄂温(wen)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xi)苏木牧民其其格望着绿草如茵的草原说。

今年(nian),内蒙古9.7亿亩草原实行春季休牧,以减(jian)少牧草返青期(qi)牲畜(chu)对牧草啃食、踩踏,有利于牧草充分返青及后续生长(chang),提(ti)高牧草产量。

“休牧是(shi)为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宝力根陶海苏木牧民都仁毕力格说,如今,牧户们不断完善(shan)半舍饲生产方式,各(ge)族儿女携手并肩,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草原生态(tai),让(rang)绿意盎然的美景永驻人间。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