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北方大旱,谁来保障基层抗旱?,农业,主体,风险
2024-07-15 04:07:50
北方大旱,谁来保障基层抗旱?,农业,主体,风险

贺海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进入五月份以来,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deng)省份的旱情(qing)不断加(jia)重。到目前为止,重特大旱灾(zai)区域仍在不断扩(kuo)大,严重影响了受(shou)灾(zai)地区农(nong)民的夏种。

这次(ci)的高温旱灾(zai)对我国造成了什么样的破坏?有哪些重要主体受(shou)到了影响?当今在应对干旱风险(xian)方(fang)面与历史上(shang)相比有哪些进步?笔者将围绕这些现实问题,结合近(jin)些年在不同农(nong)村调查的感知,作(zuo)一个简要分(fen)析。

01.风险(xian)程(cheng)度(du)与破坏

今年5月以来,华北、黄(huang)淮、江淮等(deng)地部分(fen)地区降水偏少。中央气象台连发7天高温预警,多地“热力爆表”,部分(fen)地区最高气温可(ke)达39℃-42℃。

经综合研判,中国气象局6月18日(ri)18时启动重大气象干旱灾(zai)害三级应急响应。预计未来两周北方(fang)部分(fen)地区降水量较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6月15日(ri),河南安阳市滑县,金堤河部分(fen)河段河水断流,河床裸露,河底龟裂。(图/新华社)

让人可(ke)以暂时不那么焦虑的是,据中央新闻报道,当前夏粮收购(gou)量已(yi)突破1000万吨,达到“夏粮丰、全(quan)年稳”的目标,但(dan)当前的高温干旱对秋粮有重要影响,给玉(yu)米、大豆播(bo)种造成了墒情(qing)不足的困境。

干旱对所有农(nong)业生产主体都会造成不同程(cheng)度(du)的损(sun)害。因水利条件(jian)和个体抗风险(xian)能力的差(cha)异,不同农(nong)业生产主体表现出了不同的抗旱行动。

一是部分(fen)农(nong)业经营者的放弃。如河南上(shang)蔡(cai)县的秦豪承包(bao)了290亩地,因为排不上(shang)队抢井浇水,索性放弃了夏种。他说:“还种它干啥,不浇水(玉(yu)米)出不来,种子(zi)也(ye)废了。”

二是留守老人的挣扎。一些留守老人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喊回来抗旱,负责(ze)在夜里(li)排队抢井。有排不动队的留守老人,用小水泵扯(che)着几百米的水管从老式大口井里(li)取水。“老两口种了十几亩玉(yu)米,用这种水断断续续浇了半个月,着急得(de)坐在地里(li)哭。”

三是青壮(zhuang)年农(nong)民的拼力一搏。河南驻马店新蔡(cai)县的张(zhang)涛,为了给自家的10亩地和流转来的20亩地浇水,买了1600元的柴油,准备(bei)抗旱到底。他老婆算了一笔账:玉(yu)米种90元,播(bo)种费30元,施肥120元,防虫药22元,加(jia)上(shang)收割,一亩地成本接近(jin)500元;而在收成好、玉(yu)米价(jia)格也(ye)好的时候,一亩地玉(yu)米能卖1500元,除掉开支,还可(ke)以赚(zuan)1000元。

为了减少农(nong)业生产主体的损(sun)失,国家已(yi)经启动了干旱风险(xian)应急措(cuo)施。6月14日(ri),农(nong)业农(nong)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li)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jia)强组织领导,落(luo)实工作(zuo)责(ze)任,分(fen)区分(fen)类(lei)指导,细化实化措(cuo)施,确保夏播(bo)作(zuo)物种足种满。国家防总也(ye)已(yi)针对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安徽等(deng)省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02.受(shou)干旱风险(xian)冲击的重要主体

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对农(nong)业影响很大,与农(nong)业相关的主体都会受(shou)到冲击,各种主体都会从个体的需求出发来应对干旱风险(xian)。

就近(jin)些年笔者在全(quan)国不同农(nong)村地区调查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农(nong)业相关的主体结构已(yi)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原(yuan)来的单一小农(nong)发展(zhan)到农(nong)业经营者、中坚农(nong)民、老年农(nong)民和村集体以及各级政府(fu)等(deng)复合主体,这些主体均有各自的利益重心和应对策略。

首先是农(nong)业经营者。

无论是在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有一些专门从事农(nong)业生产的经营者——说他们是农(nong)业经营者,是因为他们不仅(jin)仅(jin)依靠农(nong)业糊(hu)口,他们还愿(yuan)意在农(nong)业领域生产投资,希(xi)望能够从农(nong)业种植(zhi)养殖中获得(de)不低于甚至(zhi)高于外出务工的经济收益。

近(jin)日(ri),笔者调查了河北保定一个生产小组,全(quan)组600亩土地被5户承包(bao)了,一般(ban)农(nong)民已(yi)基本不种地了。而在2021年,笔者在江苏北部一个乡镇(zhen)调查发现,全(quan)镇(zhen)最大的一户农(nong)业经营者流转了农(nong)民三个村的一千(qian)余亩地,种植(zhi)水稻,已(yi)经实现了全(quan)程(cheng)机械化,即使亩收益在200元,年收益也(ye)有二三十万元。2022年,笔者在湖北某乡镇(zhen)调查时也(ye)发现,经营几百亩者大有人在,经营千(qian)亩以上(shang)的有一户,主要种植(zhi)水稻和油菜(cai)。可(ke)以说,农(nong)业经营者主体数量比较少,但(dan)是经营面积在不断扩(kuo)大。

这些农(nong)业经营者有较强的抵抗干旱风险(xian)能力:一方(fang)面他们选择的水利条件(jian)相对较好,离水源较近(jin),地势平坦;另一方(fang)面,他们有农(nong)业保险(xian),要是作(zuo)物受(shou)损(sun),会得(de)到保险(xian)赔偿,此外,有时国家也(ye)会有一些补(bu)贴。但(dan)是,当重大干旱来袭时,因面积过大抢不到水,有时候不得(de)不放弃抗旱。

其次(ci)是中坚农(nong)民。

这部分(fen)一般(ban)都是进城失败,或者不愿(yuan)意外出务工的在村农(nong)民。他们将外出务工或进城的亲友(you)的土地流转集中起来,从事种植(zhi)养殖。

他们以自己劳动力最大化使用为限,没有通过投资不断扩(kuo)大经营的冲动。他们是村庄中的重要主体,也(ye)是农(nong)业种植(zhi)养殖的重要主体。他们在村庄事务中拥有比较多的话语权,在水资源分(fen)配(pei)方(fang)面也(ye)拥有相对较多的话语,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都在村,更愿(yuan)意参与水利基础设(she)施建设(she),对抗干旱风险(xian)的能力比一般(ban)散户要略强一点,也(ye)愿(yuan)意为了一家生计而拼尽(jin)全(quan)力。

6月11日(ri),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zhen),村民从水库(ku)中抽水后前往果园灌溉。(图/新华社)

再(zai)次(ci)是老年农(nong)民。

这部分(fen)群体,一般(ban)是子(zi)女(nu)在外打拼,自己年过60岁(sui),无法继续在外务工,只好退(tui)守农(nong)村。

很多地方(fang),年过60岁(sui)的妇女(nu)常常进城照顾孙辈读书,还可(ke)以在城里(li)兼做家政、保洁等(deng)工作(zuo),只有老年男(nan)性在家种地,老伴农(nong)忙(mang)时回家帮忙(mang)。老年农(nong)民在村里(li)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都处于收缩时期,没有什么创收冲动,但(dan)是几亩田地收入对他们家庭改善生活水平有重要功能,至(zhi)少可(ke)以不找子(zi)代拿养老费,生活起来比较硬气,要是收成好,还可(ke)以反过来补(bu)贴一些给子(zi)女(nu)。

老年农(nong)民应对干旱风险(xian)的能力要弱一些,他们大多只能自己购(gou)买小型(xing)抽水机,在小沟、小塘、小湖里(li)日(ri)夜提水,相当辛苦。

最后是村集体及政府(fu)。

在东部地区调研时了解到,村集体比较富有,可(ke)以为村民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如2022年在浙江丽水某村调研时得(de)知,村民抗旱灌溉的水费和电费都由村集体负担。但(dan)是广大中西部农(nong)村因村集体基本上(shang)没有什么收入,无法支付抗旱灌溉的费用,一般(ban)由村民自己负担。

在出现严重旱灾(zai),村民自组织无法有效应对时,各级政府(fu)就要组织抗旱。各级政府(fu)因旱情(qing)程(cheng)度(du)而进行不同程(cheng)度(du)的沟通,政府(fu)掌握着水利资源和高温旱灾(zai)的宏观情(qing)况,经常从总体上(shang)判断要从什么水库(ku)提水、从哪条河提灌等(deng)。高温旱灾(zai)越重,政府(fu)发挥抗旱的功能就越大。

03.应对干旱风险(xian)的结构之变

经历过灾(zai)害年代的人对粮食会有特殊的感情(qing),看到高温干旱就会担忧。对于干旱灾(zai)害,在全(quan)国影响甚重并最为切近(jin)的,应该是1959年至(zhi)1961年三年自然灾(zai)害。至(zhi)于全(quan)国局部地区的干旱灾(zai)害则更多。

如山东,进入近(jin)现代后,旱灾(zai)依然频繁(fan),1949年至(zhi)1998年的50年间,共发生了48次(ci)旱灾(zai),几乎每(mei)年都有旱情(qing)发生。其中,2002年的夏秋之交,山东遭遇了一场百年大旱,给当地的农(nong)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毁(hui)灭性的打击,全(quan)省的受(shou)灾(zai)面积达到了惊人的4775万亩,其中重旱面积达到1465万亩。鲁西北、鲁中和鲁西南等(deng)地,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再(zai)比如河南,历史上(shang)严重的旱灾(zai)几乎都没放过河南。如明(ming)朝崇祯年间1637~1643年的河南特大旱灾(zai),被看作(zuo)500年(截至(zhi)当时)来最严重的一次(ci);由于旱灾(zai),河南各地百姓起义不断,最终促使明(ming)朝灭亡。进入近(jin)现代以来,最为著(zhu)名的就是1942年河南大旱灾(zai),导致大饥荒,饿死了300万人。

由此可(ke)见,在华北地区,干旱历史惨象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6月10至(zhi)12日(ri)河南省机播(bo)气象等(deng)级预报(图/河南省气象服(fu)务中心)

但(dan)是,时至(zhi)今日(ri),应有充(chong)分(fen)的理(li)由相信,我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次(ci)的高温旱灾(zai),因为我国应对干旱风险(xian)的结构已(yi)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城乡关系结构之变。

在传统时期,只有统治阶级和少量的工商业者住在城镇(zhen),约占总人口的1%-5%。到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在城镇(zhen)的人口也(ye)不足20%。但(dan)是2023年底居住在城镇(zhen)的人口已(yi)超过66%。也(ye)就是说,当前我国已(yi)经从乡土中国发展(zhan)为城乡中国,正在向城市中国转变。这种城乡关系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国人群的收入结构。

上(shang)世纪80年代初,刚分(fen)田到户时,一家老小七八口人,绝大部分(fen)的收入均来自于户均不足十亩的土地,一场旱灾(zai)对全(quan)家生计会是一种致命打击。而当下,大多数农(nong)村剩余劳动力已(yi)经进城务工居住生活,农(nong)村留给了老年人,家庭劳动力分(fen)配(pei)呈现半工半耕结构,家庭收入呈现务工收入加(jia)务农(nong)收入的结构,并且(qie)以务工收入为主、务农(nong)收入为辅。

所以,当前一场旱灾(zai),对农(nong)村家庭的影响并不会是致命的。即使出现严重灾(zai)难(nan),在家庭内部也(ye)可(ke)“以工补(bu)农(nong)”,或者只是减少以农(nong)补(bu)工的资源流动。对于那些中坚农(nong)民,可(ke)能影响大一些,但(dan)是他们也(ye)并不是像过去那样被束缚在土地上(shang),也(ye)可(ke)以流动到全(quan)国各地去务工。农(nong)业经营者对农(nong)业弱质性和强风险(xian)性应该有更强的预期和抵抗力。

二是水利体系结构之变。

都江堰、郑国渠、大运河等(deng)是历史上(shang)颇负盛名的人造水利工程(cheng)。然而,那时候再(zai)伟大的水利工程(cheng),也(ye)仅(jin)可(ke)造福一方(fang)。如郑国渠长150公里(li),可(ke)灌溉18万公顷;都江堰可(ke)灌溉7市40余县区的1130万余亩土地;就是沟通海河、黄(huang)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江河的京杭大运河,全(quan)长1794公里(li),也(ye)只能灌溉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等(deng)沿河地区。

在几千(qian)年水利建设(she)基础之上(shang),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在增强水利工程(cheng)建设(she):红旗渠、丹江口水库(ku)、葛洲坝、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cheng)等(deng)。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还规(gui)划在2020年前建设(she)172项(xiang)重大水利工程(cheng)。各地水利设(she)施也(ye)在不断建设(she)中,如山东至(zhi)今为止有5700座人工蓄水湖,北方(fang)省份排名第一、全(quan)国排名第三,仅(jin)次(ci)于水资源丰富的湖北省和江西省。

可(ke)以说,当前已(yi)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quan)国的水利体系结构。只要不是全(quan)国性重特大干旱,水资源可(ke)以在省际之间高速流动分(fen)配(pei)。

三是粮食结构之变。

首先是粮食数量变化。有数据显示,1949年人均粮食208.9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316.7公斤;2023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ren)的400公斤粮食安全(quan)线。

其次(ci)是粮食耕种结构变化。以前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土地分(fen)为好坏或肥瘦两三类(lei)地。近(jin)些年,经过不断建设(she),截至(zhi)目前我国已(yi)建成了10亿亩高标准农(nong)田。到2022年,仅(jin)河南省已(yi)累计建成高标准农(nong)田8330万亩,实现了田、土、水、路、林、电、技(ji)、管、气象综合配(pei)套,确保了高效节(jie)水灌溉全(quan)覆盖。高标准农(nong)田不仅(jin)节(jie)水功能强,而且(qie)提质增产的功能也(ye)更好。

再(zai)次(ci)是粮食流通结构变化。现在粮食市场已(yi)经是全(quan)国市场的重要部分(fen),当市场价(jia)格过低时,国家还有保护收购(gou)价(jia)。粮食在国内流通比较畅达,一地缺粮,其他地方(fang)可(ke)以朝发夕至(zhi)。另外,国家储备(bei)粮食充(chong)足,2019年公布的数字是9.1亿吨,可(ke)以供全(quan)国人民食用一年以上(shang)。

还有粮食增产结构变化。以前主要是靠增加(jia)种植(zhi)面积来增加(jia)粮食产量,当下国家提出了不仅(jin)要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ji),现代技(ji)术的增产功能也(ye)越来越重要。

城乡关系结构、水利体系结构与粮食结构等(deng)都与粮食生产有关,也(ye)与应对高温干旱风险(xian)有关。总体而言,这些结构的变化可(ke)以在一定程(cheng)度(du)上(shang)有效对冲干旱灾(zai)害的不利后果。

04.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应对策略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改造,我国应对干旱风险(xian)的能力得(de)到极大提升,现在局部地区的干旱对全(quan)国人民的生活影响越来越低,但(dan)是从国家治理(li)和基层治理(li)层面仍要继续提高应对水平。

第一,需继续提升水电路等(deng)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前段时间在西南某省做村治调查,一位分(fen)管农(nong)业的副镇(zhen)长说,全(quan)镇(zhen)抛荒面积达30%以上(shang);一位村支部书记介绍道,村里(li)抛荒面积实际上(shang)达80%以上(shang)。

村民为啥不愿(yuan)意种地?一是与务工相比,性价(jia)比太(tai)低;二是水电路配(pei)套设(she)施不完善,很多山地没有修通生产路,仍靠肩挑背驮,即使有人想种地,也(ye)没有条件(jian)去种。

2022年笔者在中部两个省份调查,基层干部介绍,水利末端体系建设(she)没有全(quan)覆盖,一些偏远地点,基本上(shang)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些水利末端体系对于局部地区应对干旱风险(xian)特别重要,要引起各级政府(fu)的高度(du)重视。

第二,要重视提高服(fu)务小农(nong)的能力。

当前,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qian)发达地区,农(nong)业经营者正在逐步增加(jia),但(dan)我国走的是渐进式城镇(zhen)化道路,中坚农(nong)民和老年农(nong)民是我国当前小农(nong)的代表,在农(nong)业生产中具有相对高的效率,在坚持农(nong)业生产中具有更强的韧性,是自然形成的具有阶段性特色的农(nong)业生产主体,并且(qie)在未来也(ye)还要持续存在很长时间。

所以,当前国家一定要从有利于这两类(lei)群体从事农(nong)业生产的角度(du)来考虑长远期应对干旱灾(zai)害的相关应对措(cuo)施。

6月16日(ri),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皮店乡小集村村民在抗旱保苗。(图/新华社)

第三,需进一步提升全(quan)国水资源分(fen)配(pei)能力。

我国水资源呈现非均衡分(fen)布状态:南方(fang)地区降水量较大,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fang)和西部地区则相对干旱,水资源匮乏(fa)。如何将南方(fang)充(chong)沛的水资源输送(song)到北方(fang)和西部地区,就是考验国家现代治理(li)能力的关键点。

当前自然极端天气越来越普遍,3-7年出现一次(ci)的厄(e)尔尼诺现象,近(jin)些年出现的频率在增加(jia)。每(mei)逢厄(e)尔尼诺年,我国夏季雨(yu)带就有75%可(ke)能集中在江、淮流域,而北方(fang)则会出现干旱,即常说的“南涝北旱”现象。另外,全(quan)球气候整(zheng)体变暖也(ye)导致普遍高温现象加(jia)剧。

也(ye)就是说,我国需要应对越来越多的高温干旱风险(xian),并且(qie)未来干旱到底会如何发展(zhan)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应从全(quan)国水资源有效分(fen)配(pei)角度(du)进一步加(jia)强宏观水利体系建设(she)。

结语

虽然现代人对工业产品依赖度(du)较高,但(dan)是农(nong)业仍然是基础产业,充(chong)足的粮食是满足人类(lei)基本生存之必需,也(ye)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fang)面。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自然气候变化面前,如何将饭(fan)碗(wan)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是国家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现代国家有责(ze)任为公民提供基本保障和生活福利。如何应对越来越频发的高温干旱风险(xian),既(ji)考验国家治理(li)的宏观把(ba)控能力,又考验基层治理(li)的“最后一公里(li)”困境化解能力。

发布于:上(shang)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