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全国碳市场启动三周年:碳价翻倍,扩容在即,履约,交易,石敏俊
2024-07-18 00:25:60
全国碳市场启动三周年:碳价翻倍,扩容在即,履约,交易,石敏俊

在这三年,中国碳市场发(fa)展速(su)度迅猛,但仍面临着行业覆盖范围单一、交易要(yao)素单一、市场调节机制尚不完(wan)善、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

图片来(lai)源:视觉中国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yun)行已满(man)三年。

四年前,中国在联合国大会(hui)上作出将力争(zheng)于(yu)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zhong)承诺。

一年后的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xia)称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首批纳入了2162家发(fa)电(dian)企业,覆盖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截至2023年底,碳市场已纳入2257家发(fa)电(dian)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yuan),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

截至目前,中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shi)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其发(fa)展速(su)度迅猛,正在通(tong)过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完(wan)善市场机制,展现出其在推动国家温室(shi)气体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zhong)要(yao)作用。

碳市场价格(ge)强劲上涨

去年7月,全国碳市场挂牌协议交易最高价达到65元(yuan)/吨,自此之后,碳市场价格(ge)一路(lu)走高;今年4月24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100.59元(yuan)/吨,首次突破百元(yuan)关口,较交易首日的开盘价48元(yuan)/吨翻(fan)倍。

浙(zhe)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fa)展与低碳战略研(yan)究中心主任(ren)石(shi)敏俊(jun)对界面新闻表示,碳市场价格(ge)上涨主要(yao)由(you)供需(xu)关系决定。

过去中国碳市场试点的交易价格(ge)相(xiang)对较低。例如,天津仅为20多元(yuan),北京约在30-40元(yuan),广(guang)东和深(shen)圳稍高,为50多元(yuan)。这种低价与碳排放配额发(fa)放的宽(kuan)松程度有(you)关。如果(guo)配额严格(ge),碳价就(jiu)会(hui)偏高;如果(guo)宽(kuan)松,碳价就(jiu)会(hui)偏低。

“供需(xu)关系的背后则是政策的影响(xiang)。”石(shi)敏俊(jun)表示。

在碳市场中,政府通(tong)常会(hui)设定一个碳排放配额的总量(CEA),然后将其分配给各个排放实体,如工厂、发(fa)电(dian)厂等。这个配额总量为人为设定,反映(ying)了政府对于(yu)减排目标的承诺和决心。

此外,市场预期也(ye)会(hui)驱动碳市场价格(ge)变化。

石(shi)敏俊(jun)指出,从(cong)历史数(shu)据(ju)看,第二个履约期的价格(ge)高于(yu)第一个,第三个履约期的价格(ge)又高于(yu)第二个,显示出一个明显的上升趋(qu)势。这种趋(qu)势背后,市场预期扮演了重(zhong)要(yao)角色。

在履约期内(nei),参(can)与碳市场的企业需(xu)要(yao)根据(ju)实际(ji)排放量向(xiang)政府或交易中心提交相(xiang)应(ying)数(shu)量的碳排放配额,以证明它们已经为排放的温室(shi)气体支付了成本。

“通(tong)常在履约期即将结(jie)束时(shi),碳市场交易价格(ge)会(hui)上涨,而在其他时(shi)间,交易量和价格(ge)都相(xiang)对较低。这种周期性模式表明,市场参(can)与者在履约期临近时(shi)会(hui)增加交易活动,从(cong)而推高价格(ge)。”石(shi)敏俊(jun)解释道。

自2021年7月中国国家碳市场启动以来(lai),中国已经经历了两个履约期。2019-2020年是中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标志着中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

2021-2022年,在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基础上,第二个履约周期继续推动碳市场的发(fa)展。

“目前,全国碳市场即将迎来(lai)第三个履约期。”石(shi)敏俊(jun)表示。

2024年7月2日,生态环境部下(xia)发(fa)《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fa)电(dian)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xiang)社会(hui)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进入正式启动前的最后阶段。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两个多月来(lai),碳市场交易价格(ge)已经回(hui)落到90元(yuan)/吨左右。截至7月15日,收盘价87.05元(yuan)/吨,较前一日下(xia)跌3.47%。

但在石(shi)敏俊(jun)看来(lai),“随(sui)着我(wo)们对气候变化和双(shuang)碳目标认识的加深(shen),碳市场交易价格(ge)上升是大势所趋(qu)。”

整体来(lai)看,2023年全国的平(ping)均碳市场交易价格(ge)为68.15元(yuan)/吨,相(xiang)较于(yu)2022年上涨了23.24%。在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达到了79.42元(yuan)/吨,相(xiang)较于(yu)2022年上涨了44.4%。这些数(shu)据(ju)表明,2023年全国碳市场活跃度较2022年有(you)显著提升。

石(shi)敏俊(jun)同时(shi)指出,与欧盟等地(di)区相(xiang)比,中国碳市场的交易价格(ge)仍较低。

例如,欧盟碳市场2023年平(ping)均碳市场交易价格(ge)为85.32欧元(yuan)/吨(约合674.56元(yuan)人民币/吨),最高为100.29欧元(yuan)/吨(约合793元(yuan)人民币/吨),最低为66.73欧元(yuan)/吨(约合528元(yuan)人民币/吨)。

欧盟2023年平(ping)均碳市场交易价格(ge)约为中国的10倍。

“今年的价格(ge)可能会(hui)比去年略有(you)上升。但即便如此,从(cong)碳成本的角度来(lai)看,当(dang)前交易价格(ge)还没有(you)达到应(ying)有(you)的水平(ping)。”石(shi)敏俊(jun)说。

此外,石(shi)敏俊(jun)提出,即使(shi)碳交易价格(ge)逐步上升,也(ye)不足以反映(ying)整体碳排放市场的真实情况,因为目前这一价格(ge)主要(yao)反映(ying)的是电(dian)力行业碳排放成本。

在石(shi)敏俊(jun)看来(lai),碳市场交易价格(ge)实际(ji)上并(bing)不等同于(yu)碳价。碳价是指碳排放造成的外部成本,也(ye)就(jiu)是其社会(hui)成本。碳市场是碳定价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例如,碳税也(ye)是形(xing)成碳价的机制之一。

“这些机制并(bing)不一定能准确反映(ying)真实的碳价。例如,许多国家的碳税税率可能偏低,并(bing)不能完(wan)全真实地(di)反映(ying)碳排放的社会(hui)成本。同样,碳市场的交易价格(ge)也(ye)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xiang),可能不等同于(yu)理论(lun)上的碳价。”他说。

因此,碳市场的交易价格(ge)和碳价虽然有(you)联系,但它们并(bing)不等同。碳市场交易价格(ge)只是发(fa)现碳价的一种手段,这个过程并(bing)不一定能反映(ying)出市场的均衡(heng)价格(ge)。

碳市场扩容(rong)在即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ren)务时(shi)明确,要(yao)“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2月27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下(xia)称《条例》)发(fa)布,并(bing)于(yu)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全国碳市场的有(you)序发(fa)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碳排放权的分配、交易、核查、清(qing)缴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gui)定,并(bing)设立了更加严格(ge)的监管框架。

生态环境部副(fu)部长赵英(ying)民表示,《条例》是中国应(ying)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zhuan)门的法规(gui),首次以行政法规(gui)的形(xing)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you)里程碑意义。

在《条例》的推动下(xia),全国碳市场正加速(su)升级扩容(rong)。

上海环交所董事(shi)长赖晓明在接受界面新闻采(cai)访时(shi)表示,中国的碳排放主要(yao)集中在发(fa)电(dian)、钢铁、建材、有(you)色、石(shi)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八大重(zhong)点行业,这八个行业也(ye)是全国碳市场最初计划覆盖的行业,占到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了发(fa)电(dian)行业。

据(ju)石(shi)敏俊(jun)介(jie)绍,中国碳市场建设采(cai)取了分步走的策略。从(cong)电(dian)力行业先着手是因为该(gai)行业在数(shu)据(ju)和技术(shu)方面的基础较好,同时(shi)市场规(gui)模和排放量都较大,这使(shi)得它成为碳市场的理想起点。

据(ju)国网能源研(yan)究院发(fa)布的《中国能源电(dian)力发(fa)展展望(wang)2020》显示,2020年工业和电(dian)力部门占全部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

石(shi)敏俊(jun)认为,如果(guo)碳市场仅限于(yu)电(dian)力行业,随(sui)着大型火电(dian)机组的普及(ji),发(fa)电(dian)企业之间的技术(shu)差异缩小,度电(dian)煤耗水平(ping)普遍降至300克(ke)以下(xia),各煤电(dian)企业的减排成本差异也(ye)将缩小。这可能导致(zhi)碳排放成本的同质化,减少了企业之间因减排成本差异而进行碳交易的积极性,进一步限制碳市场交易价格(ge)的上涨空间,导致(zhi)碳市场活跃度不足。

“为提高市场活跃度,碳市场扩容(rong)是必要(yao)的,这将增加市场的多元(yuan)化和差异化,为碳交易增强动力。”石(shi)敏俊(jun)称。

他进一步解释称,理论(lun)上,碳市场交易的驱动力在于(yu)企业间减排成本的差异。如果(guo)一家企业的减排成本较高,它可能会(hui)选择购买配额;相(xiang)反,如果(guo)减排成本低,企业就(jiu)可能在市场上出售多余的配额。

他认为,只有(you)当(dang)市场活跃,碳市场交易价格(ge)能够反映(ying)减排成本时(shi),碳市场才能激励企业投资和发(fa)展低碳技术(shu)。市场活跃度和价格(ge)信号是引导企业关注和采(cai)纳低碳技术(shu)的关键因素。如果(guo)碳市场不活跃,或者碳价过低,那么它就(jiu)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CCER市场重(zhong)启

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shi)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在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重(zhong)启。

这意味着,全国碳市场迈入由(you)全国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shuang)轮驱动”的时(shi)代。

温室(shi)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指通(tong)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shi)气体排放,其突出“自愿”属性,强化市场主体作用。

“全国温室(shi)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组成我(wo)国碳交易体系。”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于(yu)2023年10月发(fa)布的《温室(shi)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xia)称《办法》)中曾明确指出。

《办法》表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hui)主体可以按照相(xiang)关规(gui)定,自主自愿开发(fa)温室(shi)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guo)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bing)申请完(wan)成登记后,可在市场出售,以获取相(xiang)应(ying)的减排贡(gong)献(xian)收益。

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you)利(li)于(yu)支持林(lin)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fa)展,有(you)利(li)于(yu)激励更广(guang)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hui)各界参(can)与温室(shi)气体减排行动,对推动经济(ji)社会(hui)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fa)展具有(you)积极意义。

“CCER市场的重(zhong)启有(you)其历史背景(jing),主要(yao)是为了消化之前清(qing)洁发(fa)展机制(CDM)留下(xia)的减排量。”石(shi)敏俊(jun)指出。

1992年5月,为应(ying)对气候变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tong)过。1997年12月,在该(gai)框架公约下(xia),缔约方大会(hui)在日本通(tong)过了《京都议定书》。

清(qing)洁发(fa)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正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其允许发(fa)达国家通(tong)过在发(fa)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来(lai)获得减排量的认证,这些减排量可以用于(yu)发(fa)达国家履行其减排承诺。

其中,发(fa)展中国家交出的排放权被(bei)称为核证减排量(CER)。CDM项目主要(yao)集中在新能源、生物质发(fa)电(dian)、垃圾填埋气体发(fa)电(dian)等领域。

1998年,中国加入了《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行列。作为发(fa)展中国家,中国主要(yao)通(tong)过CDM机制参(can)与全球碳市场。

2002年,中国首个CDM项目诞生。此后,一直到2012年,中国获欧盟批准的CDM项目总数(shu)超过3000个,总数(shu)居全球首位。

但2012年正值欧洲经济(ji)低迷以及(ji)《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jie)束,CER供大于(yu)求,价格(ge)不断下(xia)跌,中国参(can)与国际(ji)CDM机制受限,此后中国开始筹建CCER市场。

2017年,由(you)于(yu)市场交易量小、部分项目不够规(gui)范等原因,国家发(fa)改委暂停了对CCER项目的审批备案。但签发(fa)暂停后,存量的CCER仍可在地(di)方碳市场上交易。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0年12月发(fa)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曾指出,CCER“抵消比例不得超过5%的经核查排放量”。

这意味着在中国的碳市场中,排放单位可以使(shi)用CCER来(lai)抵消其一定比例的碳排放配额清(qing)缴义务,但这个抵消的比例有(you)一个上限,即不超过它们经过官方核查确认的年度温室(shi)气体排放总量的5%。

“5%的比例并(bing)不高,在促进碳市场交易方面的直接影响(xiang)有(you)限,但它确实为市场开了一个口子。”石(shi)敏俊(jun)表示。

他认为,设置的比例不高主要(yao)是为了避免市场过热和潜在的风险。此外,虽然5%的配额在整体交易量中占比不大,但它标志着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之间有(you)了理论(lun)上的联系和交易衔接。

此外,石(shi)敏俊(jun)还指出,由(you)于(yu)交易量有(you)限,CCER要(yao)进入碳市场并(bing)不容(rong)易。

“CCER市场仍然需(xu)要(yao)其他动力机制来(lai)推动其发(fa)展。仅靠(kao)碳市场的作用可能不足以激发(fa)CCER市场的活力。未(wei)来(lai),CCER市场的发(fa)展可能需(xu)要(yao)依赖于(yu)更多元(yuan)化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他说。

仍待(dai)逐步完(wan)善

全国碳市场是推动中国实现“双(shuang)碳”目标的重(zhong)要(yao)手段之一。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一直在积极构建和完(wan)善碳市场。

2011年,中国首次宣(xuan)布利(li)用排放权交易管理二氧化碳排放的提议;同年,国家发(fa)展改革委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zhong)庆、湖北、广(guang)东及(ji)深(shen)圳七个省(sheng)市开展试点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中国碳市场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深(shen)化市场机制中稳健发(fa)展,但在运(yun)行中也(ye)暴露(lu)出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仍处(chu)于(yu)起步阶段的新生事(shi)物,和发(fa)达国家成熟的碳市场相(xiang)比,全国碳市场目前面临着行业覆盖范围单一、交易要(yao)素单一、市场调节机制尚不完(wan)善、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赖晓明指出。

具体来(lai)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自建立以来(lai)的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42亿吨、累计成交额为249.2亿元(yuan)。作为对比,欧盟碳市场仅2023年内(nei)的成交量便达约75.39亿吨、成交额约6248.8亿欧元(yuan)。

此外,全国碳市场的换手率仅在3%左右,欧盟碳市场的换手率则高达417%。碳市场换手率是指在一定时(shi)间内(nei)市场中配额或碳信用的买卖交易的频率,它能够反映(ying)碳市场的活跃程度。

石(shi)敏俊(jun)认为,“欧盟碳市场与中国碳市场存在本质区别(bie),尤其在减排目标和发(fa)展阶段上。这一差异也(ye)影响(xiang)了两个市场的政策设计和操作方式。”

欧盟碳市场(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e System,EUETS)于(yu)2005年开始进行交易,是全球第一个碳市场,也(ye)是目前规(gui)模最大、成熟度最高的碳市场。

2023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占全球碳市场总价值的约87%。其覆盖了发(fa)电(dian)和供热、能源密集型工业、航空和海上运(yun)输等多个行业。

中国碳市场起步较晚(wan),尚在逐步完(wan)善和发(fa)展中。

石(shi)敏俊(jun)表示,欧盟在七八十年代已经达到了碳排放峰值,现在要(yao)努力实现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即实行的是总量减排策略。中国尚未(wei)达到碳排放的峰值,目前的政策重(zhong)点是控制碳排放强度,也(ye)就(jiu)是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碳排放的总量。

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国碳市场的设计基于(yu)碳排放强度,这是一个相(xiang)对的度量,与经济(ji)活动的规(gui)模有(you)关。碳排放强度是通(tong)过碳排放量除以国内(nei)生产总值(GDP)来(lai)计算的,也(ye)就(jiu)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ying)了经济(ji)活动的碳效率。

因此,“只要(yao)碳排放量的增长速(su)度慢于(yu)经济(ji)活动的增长速(su)度,碳排放强度就(jiu)可以实现下(xia)降。”

石(shi)敏俊(jun)表示,在达到碳排放峰值之前,中国处(chu)于(yu)碳排放总量增加、但强度下(xia)降的阶段。一旦总量达到峰值后,中国将转向(xiang)总量减少的阶段。随(sui)着时(shi)间的推移,中国碳市场的政策和做法也(ye)可能随(sui)之调整,以适应(ying)新的减排目标和国际(ji)承诺。

为进一步建设和完(wan)善中国碳市场,赖晓明给出了建议。一是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贯(guan)彻落实《条例》的有(you)关要(yao)求,进一步加大相(xiang)关政策配套制度完(wan)善。二是按照“成熟一个,覆盖一个”的原则,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三是丰富市场功(gong)能,逐步引入有(you)偿分配,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交易方式,建立市场调节机制,激发(fa)市场活力。四是加强市场交易监管,保障碳市场健康(kang)平(ping)稳有(you)序运(yun)行。

工业能源圈 | 转载(zai)须知

1. 转载(zai)须联系界面新闻获得正式授权。

2. 标题前须标注【工业能源圈】,作者处(chu)标注原作者名(ming)。

3. 正文前加注:本文选自界面新闻旗下(xia)公号“工业能源圈”(ID:IE_jiemian),已获得其授权,未(wei)经允许禁(jin)止转载(zai)。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